师说说课,师说课堂实录及点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09:35

“三课合一”是我带领教师正在实践的一种教研模式,即在日常教研过程中,将“资源式备课、复盘式说课和聚焦式评课”结合起来,是对传统的科组教研活动模式的优化。其中,前两个指向的是上课教师,第三个指向的是听课教师。“复盘式说课”是我对常规的教师说课理念与方式的改进。

起因:克服随意性和程式化

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发现教师说课有两种不同思路:一种指向随意化,一种指向程式化。所谓“随意化”,就是在说课时,教师往往只是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地说一说自己上课的感受,例如“这节课感觉没有教好”“整节课的氛围还不错”“学生的答案让我很意外”“感谢某某老师帮我备课”等。教师事先没有准备,说课时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不深入,也不系统。

所谓“程式化”,指的是教师习惯于按照一定的流程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设计、说过程、说板书、说反思等。这种说课比“随意化”思路更有效,但缺点是教师只呈现了对这节课本身的静态分析和反思,而没有将一节课作为动态的过程来理解。因为一节课不仅包括上课的结果,还包括之前设计课、改进课、研磨课等整个过程。

操作:体现动态性和科学性

“复盘式说课”的基本操作方式是:采用回溯性眼光和反思性态度,对这节课的过程进行通盘分析。说课的起点不是上课,而是接到教学任务,然后说自己是如何选题的,如何进行“资源式备课”和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科组教师是如何帮自己打磨的,随后又是如何改进的,最后才把目光收回到本节课上,从课堂最终呈现的结果角度进行分析。如此,说课的内容就不只是一个静态的“成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对课的复盘,可以呈现出一节课真实的产生过程,也可以系统梳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进而给同行以“切肤之感”,这有助于提升自己和同行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动态性虽然以线性方式呈现,但“复盘式说课”绝不止于“流水账”,更不是事无巨细地全盘复述,而是呈现整个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最具科学性的几个要点:

1. 我接到任务之后,是如何围绕讲课主题产生初步想法的?

2. 有了初步想法后,我是如何通过文献阅读进行“资源式备课”的?

3. 在参考前人文献和课例基础上,我是如何形成教学设计的?

4. 科组同行给了我哪些改进意见?这些意见是如何有机纳入本节课的?

5. 本节课我是如何体现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

6. 本节课最初的目标和流程是什么?后来如何演变为目前的形态?

7. 本节课我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的实际收获有哪些?

8. 本节课的整体表现如何?以后如何进行同类主题的教学?

……

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最大限度排除说课过程中与本节课无关的感性因素和偶然因素,从而使说课成为有学理性和条理性的回顾与思考。实际上,说课的“说”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述说,考虑到中国古代论说文如《马说》《师说》等文化传统,这个“说”本就应该带有一定的理性思考与讨论的成分。

展望:讲求实用性和推广性

目前,“三课合一”的教研模式尚在中山市范围内推广,推动教师改变说课的取向和思路还在探索中。接下来,除了利用全市教研活动、到学校听评课或开讲座等机会外,我还将尝试如下工作。

一是开发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复盘式说课”通行流程。例如引导教师将“复盘”分为课前筹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围绕不同的重点进行说课。课前筹备的重点自然是“资源式备课”及教学设计,课中实施的重点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后反思的重点是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的收获。

二是形成可供借鉴的“三课合一”的范本和案例。目前,我正组织中山市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三课合一:走专业化的教师成长之路》,包括“资源式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复盘式说课”“聚焦式评课”等板块。其中我倡导每一位教师用不少于2000字的篇幅进行“复盘式说课”。例如刘予清老师2023年10月下旬参加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以“激活内生动力,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大湾区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并执教《范进中举》一课。在说课时,她就从10月8日接到教学任务开始叙述,包括最初的设计、在本校的磨课与试教、调试与再次试教,直到最终的教学实施,清晰地呈现了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反思的整个流程。在平时的科组教研活动中,上课教师也应该像这样动态化地呈现一节课的全过程。

三是真正改变科组教研活动的组织样态,实现有效教研。在科组教研活动中,教师随意上课、随意说课、“优缺点各三条”式的评课十分常见,这大大降低了教研活动的效率。“三课合一”教研模式的“合”字说明,“资源式备课、复盘式说课和聚焦式评课”是一个有机整体。“复盘式说课”只有与其他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上课教师去研究教学,促进听课教师分析课堂,进而提高科组教研活动的实效。

“三课合一”目前虽处于生长阶段,还不够成熟,但我相信这样的实践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6版

作者:郭跃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