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师课堂说课稿,教师上公开课前说课稿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07:1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关于本课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雁群飞》是花城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节歌唱课;歌曲为bE调,2/4拍,歌曲稍慢、曲调简洁,抒情优美,描绘了美丽天空中大雁群飞的场景,引申出“我”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美好愿望,表达人物热爱生活,以及与朋友、亲人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通过学习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树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与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二、说学情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雁群飞》,感受音乐的美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树立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能够轻柔、抒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轻柔、抒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感知歌曲、学唱歌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

采用视频导入。

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会播放一组关于“天空”的视频,请学生们观察并提问:从视频中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还有成群结队飞翔的大雁)

之后我会进行总结: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视频中包括了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飞翔的雁群。有人将这样的场景编成了一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雁群飞》,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是感知歌曲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初次聆听,并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之后我总结:歌曲给人一种舒缓、抒情的感觉,听起来很舒服。

其次,我会演唱歌曲,提问学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之后我会进行总结:通过感受音乐,能够想象出一副美丽的春景,感受到一片祥和、美丽的场景。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是学唱歌曲的中心环节。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用“飞啊”跟钢琴进行练声。

其次,我会弹琴,请学生跟琴哼唱歌曲,之后引出圆滑线,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我会进行提问:在哼唱歌谱的时候你们能发现音符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学生自由回答。

我总结:音符的上面画着“圆滑线”,像音符之间拉着线一样。

之后,我会进行对比演唱旋律,请同学们思考:哪种演唱方式更好听,更适合这首歌曲描绘的场景呢?

①演唱旋律时,音符独立演唱

②演唱旋律时,音乐连贯

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自由回答。

我总结:音乐更加连贯时,才能更好的衬托场面,所以,音符上的连线是让我们更连贯的演唱。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并提问:歌词描写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回答。

我总结:歌曲通过描绘美丽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飞翔的情景,比喻成“我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的场景。感受到人物热爱生活、与朋友、亲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愿望。

最后,我会与学生用亲切、愉快的感觉完整演唱歌曲

这一环节,我整体是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节奏,并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

教师请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将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之后请学生展示,并进行生生互评,然后我会进行总结评价。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同时,也紧贴了新课标中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的要求。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

我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点明本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呼吁学生能够热爱生活,与朋友、亲人之间团结友爱。

关于本节课的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歌曲演唱给自己的朋友、亲人听,将团结友爱的思想传递下去。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与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同时,作业的设置即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又将课堂延伸到课下,运用知识与点滴之中。

智师课堂说课稿,教师上公开课前说课稿(1)

智师课堂说课稿,教师上公开课前说课稿(2)

教师劳动的特点易混点区分

一、考情介绍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师劳动的特点是高频考点。其中,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但也经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在此,就易混淆点为大家详细解读。

二、主要内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①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如考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分:结合以上论述有一处需要我们对比区分。当考题中遇到论述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时,我们需要找复杂性,当考题中论述老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能够因材施教时我们找到对应考点创造性。

【考题】孔子在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相同问题总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答案。如某生生性 犹豫,孔子激励他立刻行动;某生生性鲁莽,孔子叫他三思而后行。这说明教师职业的特点是( )。

A.专业性 B.多角色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答案]:选D。解析:考题论述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答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做法,因此考题选择D。其中C选项具有较强干扰性,若题干论述个别差异而不体现教师的做法,则选择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比如很晚了老师依旧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等。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比如考题中出现的课后老师进行家访,带作业到家批改等。

区分:连续性说的是教师劳动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而广延性则是从空间维度来谈教师劳动的特点,需加以注意。

以上介绍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易混点区分,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