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简短,雨霖铃中职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20:58

雨霖铃教案简短,雨霖铃中职教学设计(9)

雨霖铃•寒蝉凄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六.写作背景

望海潮:

此词为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孙沔一向误作孙何。《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由此可见,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雨霖铃: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导语设计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学史更是群星璀璨,经典无数。历朝历代,各个时期都有其不朽的艺术成就:先秦散文汉乐府,魏晋辞赋,两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其中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别。豪放词就是“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婉约词就是“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柳永的两首婉约词。

八.问题设计

《望海潮》

1.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雨霖铃》

2.这首词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九.主旨点睛

《望海潮》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雨霖铃》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十.艺术特色

《望海潮 》: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雨霖铃》:

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十一.板书设计:

雨霖铃教案简短,雨霖铃中职教学设计(10)

雨霖铃教案简短,雨霖铃中职教学设计(11)

雨霖铃教案简短,雨霖铃中职教学设计(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