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喝水强按头歇后语下一句,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语下一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6:58:30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在《红楼梦》中,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对白等等多种语言形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红楼梦》中广泛灵活、巧妙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并利用这些歇后语谐音、比喻、引申、夸张等各种修辞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刻画了诸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性格刻画、情节展开以及主题的深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牛不喝水强按头歇后语下一句,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语下一句(1)

正是《红楼梦》作者对这些鲜活的、极具“地气”的歇后语在整部作品中信手拈来,与书中人物、对话等其他部分紧密结合,仿佛浑然天成,使得《红楼梦》富有更加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文仅就其运用歇后语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和广大红谜们一起探讨交流。

一、《红楼梦》运用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是群众生活经验的概括、思想智慧的结晶,具有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哲理性强等特点。

清人诸联《红楼评梦》有云:“以家常之说话,抒各种之情性。“所引俗语,一经运用,阁不人妙,胸中自有炉锤。”

《红楼梦》中歇后语主要集中出现在前八十回文本中,大约有一百六十条左右,平均每章使用歇后语两条次以上,使用频率不可谓不高。

牛不喝水强按头歇后语下一句,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语下一句(2)

这些歇后语涵盖了婚嫁、职业、宗教、理家、服饰、饮宴、口才等多个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妙,表现为使用的高度灵活和丰富多彩,并极具口语化和人物性格化。

(一)歇后语运用的多样性

在整部书中,歇后语的运用采用了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段,特点突出,独具匠心。

以前80回通行版本为例:

对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六回,刘姥姥);

对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六回,周瑞家的);

夸张:千里搭长棚一一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十六回,小红);

谐音: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一一都是好画儿?( 第四十六回,鸳鸯)

比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九回,薛蟠)。

(二)歇后语运用的个性化

《红楼梦》中对歇后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之所以称为个性化,主要是歇后语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紧密结合,听到一句话,就知道这句话出自谁的口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什么人说什么话”。

牛不喝水强按头歇后语下一句,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语下一句(3)

虽然歇后语本身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但作者没有将歇后语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对话中去,而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层次、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来决定用与不用和用多用少的。

比如探春、惜春、黛玉、宝钗等人是大家闺秀,养尊处优,她们虽然对话众多,可身份决定了她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接触到民间的生活,所以不大可能说出歇后语之类的话来;贾母、王夫人年纪大,经历的世故也多一些,但身份摆在那里,于歇后语方面接触也有限,使用就更有限;而刘姥姥、鸳鸯、兴儿等人,虽然涉及到的出场语言不是太多,但他们长期身处底层,且浸淫于民间,接地气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在嘻笑怒骂中对歇后语信手拈来,随意点缀,成为语言表达中最得力的工具。

凤姐呢,她在贾府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个体,因为家里自小充作男孩子教养,王家世代军功,不读书的凤姐说话也带着浓厚的“地气”,她常常在贾母及众小姐们面前以及和他人的对话中用大量的一些歇后语,给以诗书之礼著称的贾家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所以众人都给她贴上了幽默诙谐的标签。

二、《红楼梦》运用歇后语的主要作用

曹雪芹在前80回《红楼梦》中对于歇后语的运用,与书中人物性格特征、场景、情节发展等紧密结合,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刻画人物性格及特征

《红楼梦》借助歇后语描绘人物性格,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正面描写,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凸显人物个性;第二种是侧面描写,借他人口中的歇后语对其他人物加以评论。

牛不喝水强按头歇后语下一句,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语下一句(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