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 (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解读】
自古以来,人类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深刻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意味着在困难和忧虑中成长的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沉溺于安逸和享乐的人,则可能导致自身的衰败。
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它敦促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清醒和坚定。
在忧患中成长的人,往往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他们能够在逆境中不断调整自己,逐步积累经验,从而走向成功。
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正是对生于忧患的生动诠释。
安逸和享乐往往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和追求。
在安乐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沉迷于眼前的舒适和满足,逐渐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看似轻松愉快,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导致人的意志消磨、能力退化,甚至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正如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珍惜困难和挑战,以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不断学习和进步。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困难和挫折,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使自己在逆境中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安逸和享乐的诱惑,避免沉溺于舒适区,丧失进取心和创造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我们要学会在忧患中成长,在安乐中保持警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