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杂文类散文的魅力
杂文与论文不同,通常不具备学术性,只是对某个局部、某种现象提出见解。语言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它既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更是特定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杂文类散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态或动向的文艺性散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以它的独特的魅力广泛的存在于民间和文人之中,经久不衰。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鲁迅先生给了现代杂文的魅力作用做了准确的说明。
5.议论性散文的魅力
议论性散文是指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现手法,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乃至幽默、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揭示生活中人物与事物的特征与本质,表达作者思想的一种散文体裁。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议论性散文的基本途径就是"渗透”和“寄托。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是议论性散文写作的重要因素。比如讲"心灵的选择”,一般议论文要分层,举例分析。议论性散文则往往从一人一事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理念的关节,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比如,写谭嗣同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写闻一多作最后演讲的选择,写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选择等等。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魅力在于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
6.哲理散文的魅力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周作人的《我学国文的经验》。它的魅力在解读心智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思考。
7.游记散文的魅力
游记散文是记叙性散文的一种。其内容重在记叙和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当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内容。写法上或写物抒情,或借古讽今,多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和感情色彩,核心理念是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情感相结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范曾的《梵高的坟茔》等都属于游记散文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每年要不出游几次,就好像这一年白过了,或云贵港澳台,或日韩新马泰,或欧罗巴,或美利坚,或家庭组合,祖孙同行,或挚友结伴,相携共往。活动半径大了,见识广了,眼界宽了,感悟深了,于是不少喜好文字的游客,纷纷拿起了笔,一大批游记文章涌现出来。我看过不少这类文章,其中不乏佳作,但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缺乏感染力的。不是说它的文笔粗糙,语言匮乏,有的写得很华丽,一看就是旅游广告词;有的移步换景面面俱到,俨然一幅导游图;有的是各类景色、表情的照片,静止的画面,缺少灵动;有的就是光盘录像带,要说的无非是曾经到此一游。
一篇上乘的游记,应当更像是绘画,可以是中国国画的大泼墨,或浓或淡,亦实亦虚,抓住最富有文化内涵、思想内涵、精神感悟特征的景观下笔,宏观地、选择性地、突出重点地写景,写出景观的主要面目和神采风情;也可以是西洋的印象派油画,把主观感悟融进画笔,深度介入,把握住精彩的瞬间,找寻到生命的感悟。它的魅力在于读者和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