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果实熟了,我所生活的江淮地区一般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入秋,9/10月份正是秋天最好的季节,喜欢秋高气爽的天气,也不排拆绵绵的秋雨。有人说江淮地区的春秋天很短,转瞬即逝!我想,更多的原因是春秋天温度适中很是让人舒服,人们想要拥有更长时间的舒适温度,时间也在相对论的理论中变的更快了。
都说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秋季在江淮地区是要收割水稻的。从小在农村生活,对于收割水稻自然不陌生,每年收割水稻的高峰期是在国庆长假,所以每年“国庆黄金周”就变成了农忙假期了。收割水稻是很辛苦的,每天田地里面繁重的体力劳动结束后总是要犒劳自己的,水煮花生,油炸花生米这一类的食品成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江淮地区花生的成熟期在水稻前面,把花生从地里面翻出来摘取果实再晒干,等这些农活完成后,就该收割水稻了。这也是为什么收割水稻的时候总能吃上新花生的缘故了!
过去10多年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过程,让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搭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来到城市生活,大学毕业之后就再没有参加农业生产了。算起来,已经有13年没有做过农活,也想不起来上一次收花生是什么时候了。今天早上在居住的小区后面马路上跑步,路过一块待开发的土地,勤劳的上一辈人不会看着一块土地上面只有杂草丛生,花生就种上了。路过这块地的时候,一对跟我父母差不多年龄的夫妻正在收花生。男的负责挖地,女的负责摘花生果实,分工明确。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小时候收花生的场景。父亲在外打工,收花生的分工是母亲挖地,我们兄弟几人负责摘花生果实,还要把花生地里面的土蚕收集起来,带回家喂鸡、喂鸭。母亲说土蚕吃了很多花生果实,肉质肥嫩,有营养适合喂养家禽。
正在收花生的农民
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四季变化被商家的促销广告、学校的换季校服、职场的销售报表标记着。今天看到花生丰收场景才想起已经进入秋天了,季节以另一种快要被我忘记的符号标记出来了。我喜欢吃刚从地里面收上来的水煮嫩花生,每次吃当季新花生的时候,总能想起读小学时期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今天我又读了一遍《落花生》,老师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事踏实,不张扬。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做人要低调,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低调”这个词。
《落花生》是一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课文了,以至于我跟职场上的同事说起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印象,大概是忘了做人要低调了吧!从小我们接受传统的教育总是会有内敛、谦逊的内容,中国文化向来也都充满着内敛、谦逊的元素。只是进入2000年以后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国的文化交融,西方开放、张扬的文化元素也来到了中国。有人说当前的职场环境内敛和谦逊不适合在职场生存,也有人说我们要向西方学习更加开放、张扬的职场态度,跟国际接轨等等。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内敛、谦逊的文化元素和西方更加开放、张扬的文化元素,谁好谁坏?谁对谁错?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复杂、漫长的,受到历史演变、宗教、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地域文化有其地域适用性,中国的文化适用于中国,西方的文化适用于西方。《落花生》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内敛、谦逊且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当时的社会需求,直到我读书的时代,这种社会需求仍然存在。我相信我的孩子应该还是会学习《落花生》,学习怎么做一个内敛、谦逊且对社会有用的人。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排斥西方更加开放和张扬的文化,文化在发展中有其包容性,在包容的同时,不断演变,来适应社会需求。
埋在地里面的花生代表内敛、谦逊的文化,挂在枝头的苹果代表开放、张扬的文化,相互存在,共同生长,汇聚成五彩斑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