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一计的哲学味道比较浓厚。《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战国时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与楚国,希望楚国和齐国断交。楚怀王利欲熏心地答应了。之后齐楚断交张仪却赖账,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秦齐趁势结盟,楚军大败,楚怀王割地求和。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按 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译 文
欺骗,并不是要欺骗到底,而是要在一定的虚假诳骗之后,把假相变成真相,让对方意想不到。
一开始是假的,后来又变成真的,这就是欺骗。欺骗不能太长久,因为容易被察觉,所以不能总是假的。无中生有,关键是变假为真。无所作为不能败敌,有所作为才能改变局面。就像安史之乱时,张巡为朝廷戍守雍丘,安禄山派令狐潮人马围攻雍丘城。张巡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在草人身上披上黑衣,趁着黑夜用绳子吊下城墙。黑暗中令狐潮不知虚实,只好让部队用弓箭攻击,张巡获得数十万支箭。令狐潮得知中计,气急败坏。第二天晚上,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人。令狐潮的军队哈哈大笑,并不当真。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则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他们迅速*入敌营,到处砍*,烧了敌军的大营,*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
原典解读
无中生有的计策实施比较复杂。在人际关系上,无中生有常常意味着莫须有,是一种不大光明的行为。但是在战场和商场上,无中生有常常是制胜的良方。无中生有的运用一定要注意:首先,“有”并不能真的从“无”中得出来,任何以无中生有取胜的意图,或依靠大量的欺骗宣传,或靠对于局势的深刻观察。容易让人相信的,就引导他。不容易让人相信的,就欺骗他。其次,在宣传技巧上,要采用故意突出、强调的手段,使别人信以为真。谎言说千遍就成了事实,这说明了炒作的重要。在引导技巧上,则要尽可能低调,不露痕迹,使人不怀疑其中有诈。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经典故事
〔这次狼真的来了〕
有个经典的故事《狼来了》大家都熟悉。放羊的小孩最终死于自己的谎言,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了。
如果从相反的角度考虑,不停地释放进攻信号但是却不行动,让你的敌人不相信你要进攻,然后再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岂不是完美的无中生有?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乏前尘。“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讲的是陈后主陈叔宝荒淫亡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背后,是隋朝大将贺若弼借助无中生有的计策,突破长江天险的成功战例。因为陈叔宝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治理国家没有什么才能,虽然还没有内乱的危机,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隋文帝杨坚,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杨坚决心灭亡陈朝,结束中国四百年的分裂状态。581 年,杨坚任命贺若弼进攻陈朝。尽管双方的实力对比有利于隋朝,但是陈叔宝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长江天险。贺若弼深知长江的厉害,在自己之前一代雄主曹操和苻坚已经先后在长江边折戟沉沙,贺若弼不能不小心行事。
首先贺若弼在陈朝都城附近的长江北岸安营扎寨,一时间人喊马嘶,一副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陈朝驻守军队大惊,以为隋军将会不日渡江,立刻厉兵秣马开始战备,一时之间长江两岸剑拔弩张,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中。奇怪的是过了几天之后,隋军又把营寨撤离了。陈朝将领摸不着头脑,只能根据经验判断隋军的船只不足,又平安无事了一阵子。不久以后,隋军卷土重来,又是一副决战的架势,陈朝军队又开始再次备战。可是隋军过了几天之后再次撤离。如此反反复复了几次,陈朝军队疲惫不堪。最后隋朝军队到江边打猎装样,陈朝军队也见怪不怪了。戏做到了这个程度,贺若弼开始行动了。当真正的攻击来临之时,陈朝军队看到隋军备战,也不以为然,战备很放松,结果隋军突然渡江,慌乱的陈朝军队四散奔逃,隋军最终达到了目的,灭亡了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