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便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五、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女邻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在困苦中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桑娜夫妇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用爱心去温暖整个世界吧!)
六、写作特点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整个文章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那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比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去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等等”,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设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
再比如:文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是全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
当我们刚开始看到温暖而舒适是感受桑拿一家人勤劳善良,当深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后,再看这五个字就体会到了,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境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
七、品读建议
资深教师杜du建议:同学们,这篇小说多读几次吧,从“感受人物形象”这样一个重要的要素出发,来理解文章。
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1.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的形象,文中没有穷字,但是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呢?
同学们可以读1到11自然段,标注相关语句,展开交流,感受到没有“穷”字,但是我们依然感受渔民生活非常的窘迫,通过一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我们去找一下吧。
比如:文章中的词语“勉强填饱,没有鞋穿,菜只有鱼,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恶劣的天气,下渔夫还要出海捕鱼,深夜未归等等”这些细节的描写都突出了渔民住的差、吃的差、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病疾病的折磨。
那么说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在桑娜自身难以度日的困境中,她还向别人伸出援手,这样的行为是多么可贵。
2.抓住心理描写,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这篇文章对桑娜的心理描写非常突出,也十分动人。
从“抱回孩子”这一故事情节开始,深入探究人物心里。
同学们可以读一读9、11自然段中桑娜的内心独白,文中用了六个问号,四个感叹号和七个省略号,将他内心的复杂,担忧写的淋漓尽致。
同学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忐忑不安”来理解体会人物的心情。
那是因为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还有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无比紧张,担忧自己的生活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否熬过去,但是她宁可承受一切,也要收养这两个孤儿。
桑娜两次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似她极为复杂、矛盾,实际上却突出了人物形象,体现出人物最真实、最平凡的一面。
3.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从渔夫回到自己的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