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原文字数,五帝本纪原文拼音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0:48:2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优秀著作。作者司马迁历时14年完成,内容包括上至上古时代的黄帝统治时期,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的共3000多年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总字数达52万6千5百余字,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其纪传体编史方法对后世历代正史的撰写起到了重要影响。同时,《史记》也被认为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文学巨著,被文学大师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我用大白话为大家解读《史记》。

黄帝的父亲是少典,家姓公孙,名字叫轩辕。轩辕生下来就很聪明,小小年纪就能说话,而且非常讲义气,长大后也很聪明能干。

那个时候神农氏已经没落了,各个地方的诸侯互相攻打,欺压百姓,神农氏却无能为力。于是,轩辕决定拿起武器,带领大家讨伐那些暴戾不仁的诸侯。最终,大家都来跟随他,连蚩尤这个最凶的也打败了。黄帝还整治五气,种植五谷,驯养了很多野兽,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最终被尊为天子,继承了神农氏的事业。

五帝本纪原文字数,五帝本纪原文拼音版(1)

黄帝治理天下非常有条不紊,走遍了世界各地,东到大海,西到空桐,南到江河,北到荒山野岭。他时刻准备征服那些不服从他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理念,治理整个国家。

他的军队都由云组成,官员们也都跟云有关。他还设立了监察,监视各个省份的情况。治理国家和百姓时,他非常注重天文地理、时令气候,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让草木茂盛,水流畅通,动物繁衍生息。他勤劳可爱,勤俭节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表彰他修德行善,举全国之贤,他得到了国宝鼎的入选,还有推策日、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出色的贤人为他治理国家。

黄帝遵守天地规律,预测天文现象,遵循阴阳五行,研究生死存亡等难题,非常智慧。他还推广百谷草木,顺应自然,让鸟兽虫蛾繁衍生息,宝物和金玉等在他治理下也富饶。因为他有德之地,所以被称为“黄帝”。

黄帝治理之道,侧重于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然而,这并非不经意的自然主义,而是经过精心计划的人-自然的共融。自然不可能华而不实,道德不可能无根无据,物理不可能不为道德服务。

黄帝居住在轩辕丘,而在西方娶了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育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继承了天下:第一个叫玄嚣,即青阳,青阳降生在江水国;第二个叫昌意,降生在若水国。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叫昌仆,生育了高阳,高阳有圣明的德行。黄帝逝世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有智谋,通达而知事理;养护万物而依循地的生长规律,以定季节而行事,顺应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物,洁诚地祭祀祖先。他北到幽陵,南到交趾,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各种动物、大小神灵,及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归服的。

黄帝的玄孙辈里有一个儿子叫穷蝉。黄帝逝世后,穷蝉的父亲穷蝉即位。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未能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泽于众人而不顾及自身。他耳聪目明,对远处的事情也能明了,对细微处也能洞察。他能顺应天道,了解百姓的急难。他仁爱又威严,慈惠又可信任,修养自身而天下归服。他获取土地出产而节制使用它们,安抚教诲万民而有利地诱导他们,顺应日月运行而迎送光明,明了鬼神之事而恭敬地服侍它们。他的德望功业一天天增长,他的品德修养越来越高尚。他举止合乎时宜,衣着如同士人。帝喾好行善事且不偏执,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风雨所达的地方,没有不归服的。

帝喾娶了陈锋氏的女儿为妻,生下放勋。又娶了娵訾氏的女儿为妻,生下挚。帝喾去世后,挚继承帝位。帝挚即位后表现得不好,因此弟弟放勋取代他即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名叫放勋。他的仁德如天空般广大,他的智慧如神般卓著。他看起来如太阳般温暖,如云彩般令人遐想。他富有但不骄傲,显贵但不懒惰。他穿着黄澄澄的衣物,乘坐着白马拉的红色车子。他能明确地顺理好自己的道德,并以此和睦地治理九族。九族和睦后,又明察百官诸事。百官明察明晰后,又协和万国。

他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顺应天时,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出准确的时刻,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他分别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居住在四方之地,大致都是荒远之处。羲仲住在郁夷,就是日出之地。他测出日出时刻,便安排一天的行事。到中午时分,观察鸟星的位置,以判断春季的物候。百姓分散劳作,鸟兽繁殖。羲叔住在南交,以正夏季物候时刻。到日落时分,观察火星的位置,以判断夏季的物候。百姓因循而为,鸟兽羽毛渐渐丰满。和仲住在西方,就是日落之地。他安排日落时刻,便安排一天的行事。到半夜时分,观察虚星的位置,以判断秋季的物候。百姓安闲自在,鸟兽也长出细毛。和叔住在北方,就是阴暗之地。他安排黑夜时刻,安排一天的行事。到中午时分,观察昴星的位置,以判断冬季的物候。百姓感到温暖,鸟兽也长出绒毛。一年共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调整四季。整治百官的职守,许多事情都兴办起来。

尧说:“有谁可以担当处理这样重大的事的责任呢?”放齐说:“你的继子丹朱通达明理。”尧说:“唉!丹朱品德不坏,但性格顽固、凶狠,不能没有人君之威仪。”尧又问:“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善用言语蒙蔽他人,可以任用。”尧说:“共工善言辞,但用心不正,貌似恭敬,实际上违逆天意,不能任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与天海外相连,百姓忧愁,有可以派去治理的人吗?”大家都推举鲧。尧说:“鲧违背命令,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试着用用吧,不行再作罢。”尧便听从四岳的意见,试用鲧去治理。过了九年后,治水无功。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君位的,就是虞舜了。”四岳齐声说,“他是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尧说,“请你们举荐一些隐居在民间的贤士。”大家都说道,“有一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究竟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父亲心地昏庸,母亲爱说坏话,弟弟心术不正,他因孝顺而感化他们,使他们变得善良,这样治家公正严谨,不会做出邪恶的事情。”尧于是对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又让舜参与朝政,言谈举止皆善,又让舜与百官交往,百官都正直善良。尧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舜也没有迷路。尧认为舜确实有圣德,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以观察他内外的品德。让舜在妫汭河沿岸修筑先祖的宫室,一切都按照做儿子的礼仪办事。尧考察他三年后,让舜代理天子事务。尧对舜的品德感到满意。于是说:“女(通“汝”)谋划大事办事得当,说话符合仁义标准,已有三年之久了。现在该是你登上帝位的时候了。”舜谦让推辞掉。正月上日那天,舜在文祖庙接受尧的让位。文祖是尧的天祖。

于是尧老了,命令舜代理天子政务,以观察天命。舜在璿玑玉衡观测七政,接着祭祀上天,祭祀六宗,望祭山川,分辨部族的善神与恶神,通过五瑞选择吉月吉日,会见四岳诸牧,巡行四方,安抚边远诸侯,修订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见面礼,如五器般公正,赏罚分明,最后才回到京都。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都像起初那样。回来后,到祖庙和父庙祭祀,用一头特牛作祭品。五年巡狩一次,各国诸侯四年朝贡一次。广泛地陈述言论,明察地考察事功,论功行赏,按劳分配。开始设置十二州,疏通河道。用象以定罪示范,用流放刑罚、鞭刑、作官刑、作教刑、罚金赎罪等刑律刑罚。犯罪有差错,赦免;一贯作恶到底,用刑罚惩处。谨慎啊,谨慎啊,可贵的是刑罚让人心服口服啊!

驩兜进言举荐共工,尧说不行而实际是试着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举荐鲧去治洪水,尧认为不行,四岳一再坚持,尧就让他试试看,但毫无功效,所以百姓并不满意。三苗在江淮、荆州多次作乱。这时舜归来禀报给尧帝,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改变北狄;把驩兜放逐到崇山,以改变南蛮;把三苗迁放到三危,以改变西戎;在羽山*死鲧,以改变东夷:这样处理了四个罪人,天下人心悦诚服。

舜帝名字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这样连续到了舜已是第七代了。从穷蝉到帝舜全都身份低微,都是一般平民。舜帝名字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这样连续到了舜已是第七代了。从穷蝉到帝舜全都身份低微,都是一般平民。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种田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做陶器,在寿丘做家用器物,在负夏做买卖。舜的父亲瞽叟眼盲,母亲顽固,弟弟象骄横傲慢,他们都想*死舜。但舜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兄弟友善。想要*死他,却找不到机会;要谋*他,他却又在身旁。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种田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做陶器,在寿丘做家用器物,在负夏做买卖。舜的父亲瞽叟眼盲,母亲顽固,弟弟象骄横傲慢,他们都想*死舜。但舜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兄弟友善。想要*死他,却找不到机会;要谋*他,他却又在身旁。

舜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孝行闻名。三十岁时,帝尧询问可用的人,四方诸侯之长都推荐虞舜,说舜行有余力。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察他内政做得怎么样,让九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以观察他在外的事务做得怎么样。舜居住在妫汭,内心做事谨慎无比。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骄傲地对待舜的亲戚,她们对待妇道也极其认真地执行。尧的九个儿子都更加纯厚朴实。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相互谦让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也都相互谦让居处;在黄河沿岸做陶器,黄河沿岸的陶器都没有苦涩地互相竞争。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成了村庄,两年后成了城邑,三年后成了都市。尧于是赐给舜细葛布的衣服、琴、牛羊。瞽叟还是想*掉舜,让舜往高高的粮仓上涂泥,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粮仓。舜用两个斗笠护住自己跳下来,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时从旁边悄悄地挖了一条通道出来。舜挖的井很深了,瞽叟和象掉进里面,舜从通道出来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看到象,象鄂然不悦,说:“我好想你呀!”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于是尧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有才德的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高辛氏有八个有才德的人,世人称之为“八元”。这十六族的人,世世代代广扬他们的才德,没有毁掉他们的名字。到了尧时,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让他们主持后土,以揆度万事,都没有什么不顺应时序和名分的。舜举用了八元,让他们到四方去宣布五种教令,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政平和,外患不起。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才的儿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的人称之为混沌。少暤氏有个不才的儿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的人称之为穷奇。颛顼氏有个不才的儿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的人称之为梼杌。这三族的人世世代代是人们的忧患。到了尧时,尧未能除去。缙云氏有个不才的儿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的人称之为饕餮。天下的人都讨厌他,把他和三凶相比。舜在四个城门上接待他们,于是流放了四凶族人,把他们迁到四裔去,以防御魑魅,于是四门开辟,都说没有凶恶的人。

舜入主大麓,即使遇到烈风雷雨也不迷误,尧于是知道舜的才干可以交付天下。尧老了,让舜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去巡视。舜掌权后,辅佐尧治国二十年终,尧让舜代行天子的职权。代尧摄政八年而尧逝世,又为尧服丧三年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天下人却归向于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起便被举用而没有明确职权。于是舜便到了文祖,召集四岳诸侯开会,开辟了四门,明晰了通向四方的道路,命令十二州牧报告情况,崇尚厚德,疏远奸佞,于是蛮夷都来服侍进贡。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美善来辅佐我完成帝业呢?我将让他担任要职,参与政务。”大家都说:“伯禹担任司空,可以发扬帝尧的功绩。”舜说:“好!禹,你负责治理水土,可要勉力而为啊!”禹跪拜叩首,表示愿意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你去吧。”舜说:“弃,百姓正在挨饿,你做后稷,要抓紧播种各种谷物。”舜说:“契,百官不相亲近,五品伦常不顺,你做司徒要认真施行五教,宽待百姓。”

舜说:“皋陶,那些蛮夷猾乱中原,侵扰华夏,制造敌端,干犯法令。你做士,要执法公正,使人信服。”皋陶拜谢帝舜,谨领教旨。舜说:“谁能够教育我的百官?”都说垂可以。于是舜任命垂为共工。舜说:“谁能教育我的百工?”都说益可以。于是舜任命益为朕虞。益拜谢舜的任命,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适合担任这个职务。”于是命令朱虎、熊罴做益的助手。舜说:“嗟呼!四岳,有谁能管理我的三礼?”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嗟呼!伯夷,我把这重大的任务交给你,你要日夜勤勉,真正做到正直、肃静、严整。”伯夷推辞说:“你身边有夔、龙,他们非常出色!”舜说:“不错,我曾命令夔主管音乐,教育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歌的内容来确定的,六律是和谐声律的,八音是配合歌舞的,不要搞乱了次序。祖先们听了我的演奏,十分快乐。”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石磬,使青年人合着歌谣跳舞。”舜说:“龙,我十分敬畏你。因为我害怕谗毁和虚伪的言论,它们会惊扰我的民众。我给你任命纳言的职务,早晚传达我的旨命,一定要诚实。”舜说:“嗟呼!你们二十二人,要谨守职责,努力工作!只有顺应天理才能把事情办好。”每年年终,都要评比功劳大小,三年一晋升。这样经过考核以后,远近的功绩就都显现出来了。然后又分封三苗氏方圆三千里。

这二十二人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皋陶掌管刑狱评判,老百姓都佩服他的公正廉明;伯夷主管礼仪,上下都谦让;垂主管工师,百工都能按时完成任务;益主管虞,山泽的物产都得到了开发;弃主管稷,百谷都顺利生长;契主管司徒,百姓相亲相爱;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部族都来朝贡;十二牧普遍推行德政,各州的人都不敢越轨行动。只有禹的功劳最大,他开发了九座大山,疏通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各州都用自己的特产来进贡,不失其宜。方圆五千里,到了荒远的边陲。南方安抚到交趾、北方到幽都一带,西方到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到长、鸟夷。四海之内都在歌颂帝舜的功绩。于是禹就作了《九招》之乐,招来了各种奇异的鸟兽。天下太平,一切赞美声都归于帝舜。

舜20岁的时候因为孝顺闻名,30岁的时候被尧提拔,50岁的时候代理天子的事务,58岁的时候尧去世了,61岁的时候舜代替尧登上帝位。登上帝位39年,到南方巡视时,死在苍梧这个地方了。舜把天下传给了禹,把帝位让给了尧的儿子。因为他到死都没有显达,所以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但他也像舜让给尧的儿子帝位一样,没有接受。然后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但舜的儿子也不敢接受。于是舜就让给禹,禹推辞了多次,诸侯们才拥护他登上帝位。尧的儿子丹朱不贤德,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德,舜就事先向上天推荐了禹。17年后,舜去世了,禹就登上了帝位。舜去世的时候,服丧3年完毕,禹就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但像舜让给尧的儿子帝位时一样,他们都不接受。然后诸侯们就都归附了禹,这样禹才登上了帝位。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都有自己的领土来祭祀他们的父亲,他们穿的衣服就是当年他们父亲穿的衣服,他们对天子的礼乐也一丝不差。他们就是用这种态度来朝见天子的,但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臣子,显示了他们不敢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

黄帝到舜、禹时代,他们同姓但立不同的国号,以彰显他们的美德。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姓姒,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多称道五帝,五帝本是远古帝王。但《尚书》独记载尧以来的史实;而百家言述黄帝,他们的文章不雅驯,士人君子也难以说清楚。孔子传述的宰予问五帝的德性、帝系姓,儒生有的不传承。我曾往西到崆峒山,往北登上了涿鹿山,往东到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河,到了长老皆各往往称说黄帝、尧、舜的地方,从风教习俗上看有不同,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我考察《春秋》《国语》,其中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很明了,但古文经没有好好考究,其显扬的都很真实。古典的《尚书》散失残缺有间了,其逸闻却常常出现在其他书中。不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本来就难是浅见寡闻的人所知道的。我把它们给论次评说,选择言辞特别典雅的,所以著为本纪排在开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