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83万大军,对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得大败而归。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天下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满怀,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功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作开篇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把人生比作“朝露”,生命就犹如早上的露水般易逝,可悲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想要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
紧接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表现姑娘对情人深切思念的名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把自己渴求贤才比作姑娘思念情人,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求贤而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明贤才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款待对方,表明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写出了作者在求贤过程中忧喜交织的曲折心情。贤士如明月一样令人仰望,不可摘取,这正是作者“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进一步写出来了作者求贤若渴而贤士不至的苦闷,而贤才来访,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迎新话旧,欢愉不已。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历来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乌鹊”实际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犹豫彷徨,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作者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乌鹊南飞”暗示了人才南流,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笼络人才,“士不北走,则南驰耳”是当时的状况,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却犹豫不定,表达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还有一种观点是在《汉语大词典》中“乌鹊”的的一种解释就是“乌鸦”,“乌鸦”作为一种不吉利的意象,用在这里暗示了曹操大业未成,曹操借用乌鹊南飞无依托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汉家的大业,慨叹当时统一全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最后两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贤士归心,又委婉地表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未完成大业而不余遗力的真诚态度,气势宏大,意义深远。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最能突出曹操野心的一句话,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是“曹操*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曹操的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疑是他吃败仗的原因。他的野心亦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上——为父报仇,攻城屠*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得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至今依然为我们所传诵。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背井离乡,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来看,曹操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这些措施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整顿起了积极的作用。
《短歌行》言志和抒情相结合,表明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出来,体现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和顽强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