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郭先生的典故,北郭先生典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2:52:57

关于东郭先生的典故,北郭先生典故(1)

作者:营三千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因为长期收录于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中,在中国知名度不可谓不高。

关于东郭先生的典故,北郭先生典故(2)

就不要说成年人了,哪怕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小学生,问他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他都能头头是道地给你讲一遍:“从前有一匹狼被猎人追*,东郭先生出手相救,可是狼却反咬一口……”

可是如果再追问下去:“这个故事是什么年代创作出来的呀?”可能很多人都会愣一下,而给出的答案,十有八九是“春秋战国”。

毕竟,故事中追*狼的猎人,真名叫做赵简子,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而“东郭先生”这个名号,根据姓氏来看应当是齐国人。如此来看,这个故事铁定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了。

然而,你要是这么想,就too young to simple了。

的确,中国的很多传统的寓言故事,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如说“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然而“东郭先生和狼”却是个例外,它出现的年代,离现在很近很近很近……

关于东郭先生的典故,北郭先生典故(3)

一、狼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原名为《中山狼传》,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的作者,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家马中锡。赵简子和“东郭先生”,也只不过是他假托二人之名来编故事,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那么马中锡为何会写这个故事呢?追根溯源,这还和明朝中期最著名的权阉“立皇帝”刘瑾有点关系。

弘治皇帝死后,正德皇帝即位,著名的权阉刘瑾也随之登上时代的舞台。他和其他几个太监号称“八虎”,深得正德皇帝信任,广置皇庄,替正德皇帝,也替自己大肆敛财。面对作威作福的刘瑾,朝野上下都暗自不平。

反对派中,有个叫李梦阳的青年知识分子。

李梦阳是明朝倡导文学复古的代表“前七子”之一,“前七子”大力倡导师法汉唐,反对茶陵派、台阁体的诗风,不仅在当时烜赫一时,也让自己的名字成为后来无数中文系专业学生的噩梦。

李梦阳不但倡导文学复古,而且宣导反腐倡廉。

早在弘治年间,他就曾当街拦下横行不法的国舅张鹤龄,用马鞭打掉了张鹤龄的两颗门牙。此时刘瑾专权,他当然更加愤懑。在群臣上疏请诛刘瑾的活动中,李梦阳表现非常活跃,他鼓动尚书韩文去弹劾刘瑾,大言曰:“公诚及此时,率诸大臣死争。”并在韩文的邀请下,成为草拟弹劾奏疏的主笔。

岂料,刘瑾深得正德皇帝信任,群臣对刘瑾的批判反而激起了正德皇帝的逆反心理。皇帝不去解决问题,反而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就这样,草拟奏疏的李梦阳和署名的韩文被双双下狱。

李梦阳身在狱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此次下狱几乎是有死无生,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抱着一丝希望,托人给外界传了一张纸条,纸条上有四个字:“对山救我”。

二、东郭先生

这个“对山”,是李梦阳基友康海的别号。

康海也是前七子中的代表人物,经常跟李梦阳在一起撸串吃烧烤,俩人天天搅在一起,关系铁得要命。按照当时的不成文规定,作为官场后辈,父母去世后的“铭、表、碑、传”,都要请翰林院或是内阁中的前辈官僚来写,以示对领导的尊重。

但康海的母亲去世后,他却不惜冒着得罪前辈大佬的风险,把这些东西都交给李梦阳等几个同辈朋友来写。这一方面是因为康海的特立独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李梦阳的高度信任。

康海得知此事,毅然决定担负起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素来清高,从不与宦官有什么接触,但此时事态紧急,也顾就不上什么避嫌了,他慨然曰:“我岂敢吝恶人之见,而不为良友一避咎也?”连夜提着几瓶茅台,直接去找刘瑾谈这件事。

康海是状元及第,文名蜚声海内,和刘瑾又是老乡,刘瑾早就对他倾慕不已。他旗下最需要这样的人装点门面,本来人家一直对自己避而不见,这回主动找上门来怎能不纳?

于是刘瑾“倒履相迎”,草草披了外衣就出来招待康海,焚香置酒,请他上座。康海也是拼了老命,夸刘瑾是“密勿亲信秉大钧者”,把刘瑾捧得喜形于色。

吹了半天,康海才缓缓引出主题——当年李白能使高力士脱靴,李梦阳才华横溢,“乃今之李白”,你刘瑾能不能学一学高力士,礼贤下士,放李梦阳一条生路呢?

关于东郭先生的典故,北郭先生典故(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