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杜甫翻译,新安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3:38:11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诗分三段。前八句叙点兵之事,出以诗人和新安吏的问答。“县小更无丁”一句为诗人问话,这五字中包含有丰富的潜台词:首先是看到新兵年纪尚小,是些未成年人、然后想到新安县小,也许征集不到足够的兵员,不得不尔;继而又感到怀疑,虽说是小县,难道真个就没有成年男子吗,这个残酷的事实简直叫人不敢置信。几层意思,可谓千回百折,包含对县情的理解,对差吏工作的体谅,更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府帖(军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是吏的回答,这里也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昨发军帖,今即征兵,可见期限之紧急;二是成年男子确已征完,征集中男有文件依据;三是表明吏的态度,是照章办事。于是诗人不禁脱口又道:“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洛阳)?”这话有两重涵义:一是承认吏的无可非议,二是耽心这些发育不良的孩子们能否担当起保卫东都的重任。按唐制或以十六岁为中男、或以十八岁为中男,但这些孩子成长的年代不幸遭遇战争,就显得发育不良,个头矮小。诗人在这里的耽心不仅是冲着这娃娃兵,也是冲着战局、忧念国事的。

“肥男有母送”等八句写送别之苦,这些中男,比较健壮的还有母亲相送,——父亲呢?还用问吗,父亲显然早已从军了。而瘦小一点的连母亲也没有格外显得孤苦伶仃。由此可见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征兵也已到了不分贫富的关头了。明人王嗣窅说:“就短小中分出肥瘦、有母无母、有送无送,此必真景,而描写到此何等细心。此时瘦男哭,肥男亦哭,肥男之母哭,同行同送者哭,哭者众,宛若声从山水出,而山哭,水亦哭矣。至暮则哭别者已分手去矣,白水亦东流,独青山在而犹带哭声,(略)包括许多哭声,何等笔力,何等蕴藉。”以下像是补叙杜甫劝慰中男及送行人的话,又像是诗人心中想到的话。他说,快别哭坏了身体,快把泪水擦干,本来情形就很糟了,哭伤了身子岂不更加坏事。“天地终无情”语极耐味,其实与天地何干,只是战争无情,军帖无情,至于叛匪、又岂止无情而已!

不少论者总说当时兵役不合情理,说杜甫对征兵的态度有矛盾。其实任何卫国性质的战争打下去,其兵役都有强制性、机动性,都是以牺牲个人以保全国家为前提的,都是无情的,但未必不合理。也许不合理的不是兵役,而是战争本身——在战争已经使人们无法安居乐业的时候,为了消灭战争,人们只能加入战争,成为阻止它的一个小小齿轮。杜甫是深深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痛恨战争和叛匪,同情无辜的人民,却并不反对兵役。这种态度也是彻底的现实主义的,不存在什么矛盾。

最后十二句补说点兵之由,并对新兵寄予良好祝愿。“我军取相州”四句写相州兵败,乃是这次征兵的原因。“归军”本是溃军,措辞避免了贬义。“就粮近故垒”四句写河阳防线的情况,说军中粮草不乏,新兵将在洛阳进行军训,驻扎在黄河边上,挖掘战壕和牧马的劳役都不算重,估计中男们还是可以逐渐适应。“况乃王师顺”四句说王师平叛是名正而言顺的,而郭子仪又是个会带兵的人,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差可引为安慰的了。这里讲的既是实情,也包含诗人的一种祝愿。

#我在头条品唐诗##杜甫##每日一诗#

新安吏杜甫翻译,新安吏杜甫翻译和赏析(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