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死后的悲惨下场,颜回怎么死的最后结局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5:37:51

孔子对颜回明显是寄以传道之厚望,所以他们之间既是师徒,又像父子,更像是天命选中的两代人!

孔子的这种哀叹,其实也有一种自怜在内。孔子一直觉得,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地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还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

然而颜渊最终先他而去了。孔子遭受这样大的打击,他内心的凄凉、悲怆可想而知,在去世前的两年,鲁人获麟于野的时候,他终于知道“吾道已穷”,从此以后不再继续写《春秋》了。

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恸”,哀伤过度,悲伤得脸孔都扭曲了。跟随孔子的人说:“老师您悲伤过度了!”孔子说:“真的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还能为谁呢?”

讲到颜回,使我们想到古往今来,许多有才而短命或薄命的人物,颇为伤感。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说:“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真是达人知命的论调。

11.10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回死了以后,同学们主张厚葬他,来向孔子建议,但是孔子说:“不能这样做。”依据颜回的德行思想来说,他应该不会希望厚葬的。

结果同学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看待我当看待父亲一样,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但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做主的呀。”

颜回死后的悲惨下场,颜回怎么死的最后结局(5)

孔老师很无奈的语气,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孔子也不是真心反对厚葬颜回,毕竟是自己最喜爱的学生嘛。而且,同学们也心领神会地get到了老师这种微妙心理。

孔老师说的“予不得视犹子也”,首先是说在安葬的事上,不能把颜回看得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依平日颜回生活俭约朴素的本性来办。厚葬的确是不合礼法的,人应该行其本分。

《中庸》第十四章中所说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家境富有,就按富裕的方式生活;家境贫穷,就按贫穷的方式的生活。孔子认为礼是应该各称其情,每家每户都要守礼,但是不是守一样的礼。

单就丧事来说,家里没有钱,为了死要面子,向别人借钱负债来办丧事给活人看。《孟子·檀弓》记载孔子的话,就说,丧葬应该“称家之有亡,有,毋过礼。苟亡矣,敛手足形,还葬,县棺而封”。所有的人家都去厚葬,社会财富是根本没有办法支撑的。颜渊家里非常贫穷,所以孔子认为就应该根据颜回家的财力去薄葬即可。

所以,我们这里不该认为同学们厚葬颜回是受到了孔子的暗示、或者讨老师欢心什么的。孔子真心为颜回恸哭,但“发乎情,止乎礼”。

至于颜回的学生基于同学情意,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老师表示“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他虽然有自己的原则,但并没有强迫学生们服从自己,只是,这个话非常哀婉,其中的确含有比较明显的责备。

11.6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

这一则应该是在颜回去世很久以后,孔子和当时的权臣季康子的一段对话,再次表达了他对颜回深深的思念。

季康子和孔子聊天时问道:你的学生里谁最好学?谁的学问最好?孔子回答道:我有一个弟子叫颜回,是所有学生中最好学、也是学问最高的,可惜不幸短命,现在没有了,再也没有好学的人了。

孔老师对颜回的怀念是真挚的,深厚的。而且他对季康子说的这段话,也曾经对鲁国国君鲁哀公说过。

颜回这个人的确有点“才命相妨”的意味:才华出众而命运不济,可以说,对颜回来说,才华和命运都是伤人的。他读书太用功,营养又不良,经常饿肚子,四十二岁就去世了。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人,其中有宋代的理学家邵雍邵康节,据说他能推算历史、推算命运,结果也还极准,是个半神一样的人物,他著作的《梅花易数》可谓千古奇书。可他一年到头总生病,夏天还要戴帽子,车子上张挂布幔,风一吹就病倒,结果五十九岁就死了。

孔子最喜欢、最称道的是颜回,这个大家都理解。可是孔子说,我的学生中除了颜回,其他的都谈不上好学,就别说子路了,这话让子贡、冉有、子张、子夏情何以堪呢?

一直读到现在,孔老师一直给人以温文尔雅、谦恭博学的形象,我们总是想从孔子身上获得榜样领袖的力量,却忘了理解生命仅剩最后五年的暮年的孔子心中的那份悲戚与绝望。

颜回的死,孔子在伤痛同时,一定会回忆起十六年前,周游列国时落难于匡,师生失散,颜回没能跟上老师,孔子焦急地等待,颜回终于回来了,孔子激动地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回答说:“夫子还在,回哪里敢先死?”(《论语·先进》)这样的回答当真没有什么道理好讲,但是却鲜活地刻画出孔子和颜回的深挚情谊。

无论面对什么样糟糕的现实,颜回总是那么态度从容,总是那么淡泊无求。从学于孔子之后,他未尝一日离开,他对于孔子所传的“道”,总是能莫逆于心,又能笃行信守、三月不违。他不像子贡那样机敏聪慧,不像冉有那样沉稳干练,不像子路那样义无反顾、豪迈过人。他的话总是很少,却言出必中。孔子对学生的最好的赞美之词,都会落到颜回的身上。

孔子和颜回之间的确有着极特殊的情愫。子路像孔子的兄弟,而颜回则如同儿子一般,甚至还有一种莫逆于心的敬重,他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心向往之”。甚至孔子曾经对子贡感慨:“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

张晓风曾描写过孔子的暮年:

这个本就礼坏乐崩的世道,战争开始流行了,屠*开始高明了,人心开始崩溃了。吴和越,宋和曹,是什么仇恨让他们想彼此毁灭?所有的国家什么时候结盟,就什么时候互相暗算。所有的谋臣什么时候奔走,就什么时候制造战乱。人人都想弭兵,人人又同时想霸天下,……天下无道是很久了,很久了。

可颜回这一次真的走了,孔子还在,他就先走了,不能信守“子在,回何敢死”的许诺。这真是重重的一击,把孔子顽强的意志力几乎打垮了。

所以,这一则,我们且不要埋怨老师的措辞不周吧。老师对颜回的怀念中,更多的是一种“吾道穷矣”的凄凉悲叹。颜渊死时,孔子悲恸地说“天丧予”,而此时,则是已经无法恸哭的悲凉。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颜回死后的悲惨下场,颜回怎么死的最后结局(6)

本文作者:王来宁

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任教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自2013年始,面对高一高二学生教授《论语》《孟子》课程。

“《论语》青春版”系列文章,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将古老的论语和互联网时代洋溢的青春对接, 是具有“学生气质”的《论语》解读。

课程大纲

颜回死后的悲惨下场,颜回怎么死的最后结局(7)

颜回死后的悲惨下场,颜回怎么死的最后结局(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