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近代有朱自清不食美援面粉,朱自清生前教古诗词,开过两次陶渊明的课,并仿写了一些陶渊明的诗,他的内心,一直渴望着安定与淡泊。
好友总结,对朱自清影响最大的诗人有三个,后两个是杜甫与苏轼,排在第一的是陶渊明。
如果没有战乱,先生一定是个诗意盎然的教书人,但体弱家贫之时,不忘家国情怀,不愧为“最完整的人格”。
民国朱自清,有如东晋陶渊明,文人的气节,一脉相承,令人不禁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