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简介及图片,牡丹花各个部分的介绍图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4:56:08

唐代,牡丹花的中心在长安,而到了北宋,牡丹的栽培中心则移到了洛阳,洛阳牡丹堪称天下之冠。北宋真宗赵恒时期,社会稳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帝王将相、士大夫、豪绅以及庶民百姓,都欣赏牡丹,种植牡丹又成为新的风尚。文学家欧阳修到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三年,饱览了洛阳名胜,遍访了洛阳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对洛阳牡丹赋予了较高的评价。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一书中写道“牡丹出丹州(今陕西宜川东北),延州(今延安东北),东出青州(今山东潍坊、盖都、临朐、广饶、博兴、寿光、昌乐等县市),南亦出越州(今浙江浦阳饶、曹娥江流域),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就连欧阳修贬谪夷陵之际,还高唱道:“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即此生有幸见过洛阳牡丹,他花虽不及赏,也无所憾了。

张帮基《墨庄漫录》又记牡丹盛时,洛阳太守举办万花会,足见牡丹花会由来已久,洛人养花、赏花、爱花,言牡丹单曰花,其他花则直呼其名,认为惟有牡丹是真花,可见当时人们热爱牡丹的狂热程度。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也有“凡园皆植牡丹,盖无它,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的记载,足见当时牡丹的盛况。

牡丹花简介及图片,牡丹花各个部分的介绍图片(9)

南宋时期,洛阳牡丹传入彭州(今四川彭州市)。大诗人陆游《天彭牡丹谐》亦称:“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士人云囊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今人考证,永宁院即位于彭县西北三十二里的丹景山。《古今杂记》也说道:“彭门为辅邵典州多,其戚里得之上苑。从京城买回牡丹品种,此彭州门花之始(盛)也。”

《彭县志》也称:其时彭州花户“人秘园径,家有花谱”,民间竞相争花牟利,有一家种花多至千本者,以致牡丹园苑“连甽相望,莫能得其姓氏。”牛心山下,素多佳品,被称为“花村”,今丽春场“花特盛”,被称为“花街”。城外有“花市”、城内种花台比比皆是。春日花开,游人聚花竟胜,登城眺望,灿若锦堆。“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到花盛处张饮帘幕,车马歌吹相属”,赏花游宴,被称为“勘花节”。送花去成都的快马,“蜡蒂筠篮,傍午于道”,大有“花开时节动京城”、“园林尽日敞朱扉”之慨。时人有歌赞日:“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彭州又日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

元代(公元1271~1368年)牡丹发展处于低潮。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栽培中心又转至安微亳州(今安徽亳州市),夏之臣有《评毫州牡丹》,薛凤翔撰写了《毫州牡丹史》《牡丹八书》,其中《牡丹八书》专门对牡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同时,曹州(山东菏泽)牡丹也有了初步发展。据苏毓眉所著《曹南牡丹普》,有:“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之说。

牡丹花简介及图片,牡丹花各个部分的介绍图片(10)

清代(公元164~1911年)牡丹栽培中心逐渐移到曹州。余鹏年《曹州牡丹谱》(公元1792年)记载曹州园户种牡丹之盛,“动以顷计,盖连畴接畛也”。山东人蒲松龄,著《葛巾》,撰《香玉》,“不惟述曹粒丹甲齐鲁”,且写人与牡丹“爱而忘死”之深情。同时,清代的王公府第鲜花四时无缺,俗称“天棚、鱼缸、石榴为夏季三物,而入冬则讲究什么玉棠春,富贵花。”这里所谓的“富贵花”就是指牡丹而言。

牡丹在当时除故官御花园外,又以清华园、天坛南北廊、永定门张家最盛,除姚黄、魏紫之外,还有夭红、浅绿、金边等各种。清华园街十里以绿蝴蝶为第一,开放时真可谓花海一般。戒台寺内有牡丹院,地所,虽然种的壮丹株数不多,但很负盛名,乾隆皇帝曾在院中宿过。清道光年间,荷泽赵玉田等花农曾把牡丹作为贡品运送进京,慈禧太后曾下令观赏冬季开放的菏泽牡丹,菏泽花农被迫无奈,只好试着用“烧火龙”(即烧火炕)增加温度,用浸过桐油的毛头纸当玻璃进行光照,首次让牡丹隆冬开放,送进京城算交了差。后来,在故宫御花园、顾和园仁寿殿国花台(牡丹台)、白纸坊崇郊寺以及中山公园等处均有牡丹栽培,到了清末牡丹更是艳冠京华。

由此看,古代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 (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也是中国古代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

(节选《中国选国花》 作者:蓝保卿 李战军 张培生)

牡丹花简介及图片,牡丹花各个部分的介绍图片(11)

牡丹花简介及图片,牡丹花各个部分的介绍图片(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