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分,我们再跟大家深入介绍《扁鹊心书》的作者和书本身。
《扁鹊心书》的成书时间是在南宋绍兴十六年。窦材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他自己的身世,他在北宋担任武官武翼郎,后来因为战乱,逃到了南边,开了一家自己的诊所,在行医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也就著成此书。
在《扁鹊心书》的《进医书表》里曾说到窦材的医术来源于家学,而后学医于“关中老医”。他家本是医学世家,家中四代为医,所以是“世祖隶传于医学,内舍相传”。他的祖籍是河朔真定(现在的河北省镇定市)人,所以他是个北方人,在五十几岁时搬迁到南方。由于他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官位也不高,所以他的著作沉寂了将近八百年。直到清朝初年,大概在康熙、雍正年间,有一位胡珏先生把这本书运用于临床,发现这本书里面所传授的内容在临床上有奇效。胡珏先生也是一个医术不错的人,一开始行医,患者便络绎不绝,当他五十多岁习得这本书时,大大提高了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自身的医术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他把这本书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他的孙子才把这本书刊印出来,应该是重新制版,这本书才得以流传开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何从南宋到清初这么长的时间里,这本书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直到清初才开始被重视?主要的原因是在南宋时期,这本书和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医学主流言论存在差距,所以一直遭到埋没。到了清朝的时候,大家才发现此书有关艾灸的部分确实可以治疗临床重症。而且,本书在丹药、附子等药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所以开始在医学界流行起来。
清朝的学者在这本书中留有一些注释内容,把对窦材先生所著原文的一些看法记录下来,我们从这些注释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并不完全赞成窦材先生的学说和思想。其实,清朝的人基本上对窦材先生并没有特别赞许,只是觉得他在灸法上面给了人们很多启发。然而,窦材先生的学术思想在当代来看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特别是其中的扶阳学说。我们问止诊所通过中医大脑的后台数据分析得知,现代人阳虚体质特别多,阴虚情况反而不严重,所以窦材先生的书具有当代的实际意义。
提到扶阳学说,很多人会想到近世一个著名的中医流派——火神派,卢崇汉先生和他的父亲,以及他们的祖上,一直追溯到清朝的郑钦安先生,都是该流派的中医。火神派善用附子、干姜治病,尤其是对于重大的疾病,他们治得非常好。中医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给别人的固有印象是慢郎中、治小病,而且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以保养为主。现代人一遇到重症、急症,第一个想到的是去看西医,所以,当有一个门派擅长治疗危急重症,且有很多这方面的真实医案时,就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火神派的整个学说理论和实际运用,其实可以追溯到宋朝窦材先生的《扁鹊心书》,甚至可以说窦材先生才是火神一派的真正老祖,是扶阳派的鼻祖,只可惜他在世时并没有把思想学说流传开来。因此,当我们提到火神派和扶阳学说时,不得不重新拾起窦材先生的这本书,拾起书中的艾灸疗法。在清朝初年,因为这本书的兴起,对艾灸的研究才开始振兴。艾灸是一个非常好的医疗方式,因为艾草容易获得,且艾灸是一个外治法,人们无须服用药物,所以对人体来说不涉及化学药物的作用,而只与物理热效应有关。总之,艾灸疗法属于绿色医学的一种。
很多人也是因为要研习艾灸,才会接触到《扁鹊心书》。非常感恩胡珏先生和他的子孙能够把这本书刊行问世,才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此书。我常想,今日中医之发展,往往是很多前辈先贤,把他们的毕生绝学都写成书流传下来。正如我的师公周左宇先生所说:“救人的东西是不能有秘密的。”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救人的医学才得以流传后代。在现代,很多人以祖传秘方为由,不愿意过多地分享治病救人的方法,这当然有很多实际上的考量,但也正是因为有更多人的无私分享,中医才能够有现在的风貌。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1800多年前的张仲景先生,没有把那个时代的临床经验记录下来写成《伤寒杂病论》的话,中医的进步可能会慢许多年。所以,...
下一部分将跟大家一起探讨窦材先生的学术理论,因为了解了学理之后,再来学习他的临床运用就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