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精神具体是什么,谷文昌精神及事迹简短视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6:29:30

“谁说流水无意岁月无痕,谁说落花无情往事如烟,请听山的诉说,请听海的呼唤,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一首为他而作的《梦圆》在蝶岛悠扬传唱,一片因他而盛的“绿色长城”守护东山生态环境,**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谁?他就是“四有”*——谷文昌,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

谷文昌在东山工作14年,9年县委*,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修建了南门湾海堤、八尺门海堤、坑内水库,把东山变成一座生机盎然的东海绿洲,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曾十次点赞谷文昌,称赞他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的好榜样”。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谷文昌同志是一颗扎根海岛的“木麻黄”。1950年谷文昌初到东山时,岛上风沙肆虐,常年刮大风,森林覆盖率仅0.12%,不少群众因此患病逃到海外谋生者万余人。面对如此情形,谷文昌发出铮铮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始了治沙造林的漫漫征程,“筑堤拦沙”、“植草固沙”都没有取得好效果。后来,他派人从广东电白县带回的木麻黄树苗和种终于在白埕村试种成活了9棵,谷文昌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万分,说“有9棵就有9千棵、9万棵,就可以绿化全东山”,至此,他带领全县干部开始“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遍植木麻黄,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截止1963年底,全县造林73039亩,营造护田林带223条,总长184公里,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同时,他是一座守护群众的“擎雨亭”。走进铜砵历史文化公园,一座“谷公拜访兵灾家属”的雕塑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在解放初期的那场浩劫中,4792名青壮年离乡背井,撇下的亲人成了“敌伪家属”。如何对待这个严肃、敏感的政治问题,摆在了中共东山县工委面前。在谷文昌的努力下,东山县工委终于迈出审慎而勇敢的一步: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政治上不受歧视,经济上平等相待,孤寡老人由乡村供养。“一项德政,十万民心”。从此,“兵灾家属”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美好家园的洪流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县有27位“兵灾家属”担任村妇联主任,200多人成为各条战线的英模。是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敢于“敌伪家属”改变为“兵灾家属”他像公园里的“擎雨亭”。“擎雨亭”为人们遮阳、避风、挡雨,“谷文昌”精神呵护了那些受苦受难的“活寡妇”,他是兵灾家属的救星。

大地埋忠骨,高山作丰碑!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谁举过头顶!谷文昌同志已经去世42年,却仍为东山民众深深怀念;“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他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谷文昌同志把“四有”干部的足迹扎根在了治沙的泥土里,把“四有”干部的风范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底里,把“四有”干部的品格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将永远敬仰、学习!我们将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奋勇前行!

(黄艺枫)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