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中最令人触动的情节,《目送》语句摘抄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21:21:47

悦读:读《目送》----对生命最好的态度是珍惜

目送中最令人触动的情节,《目送》语句摘抄赏析(1)

读《目送》

—对生命最好的态度是珍惜

去年在书店看见一本名为《目送》的散文集很好奇,就把它拿下来,捧在手里,细细地读起来。

直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动一下? 这是全书的主旨所在,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

目送中最令人触动的情节,《目送》语句摘抄赏析(2)

让我们走近作者,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本书的简介:《目送》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她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在这里有没有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 我们现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同样的年龄让我感受到作者的那种爱和忧愁。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目送》。

目送中最令人触动的情节,《目送》语句摘抄赏析(3)

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作者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用生命实景来写生,用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或是我们身上重复上演的人生真相 ,写尽三代人间的浓情。由此,《目送》让我懂得对待生命的态度那就是—珍惜。

一、珍惜子女的成长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它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在慢慢地长大,长大到有一天不得不离开家的怀抱,独自到广阔的天地翱翔。他不得不目送着儿子的离开,儿子带着曾经对母亲的依赖,离开。自己挚爱的孩子,小的时候去幼儿园,怯怯的,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在入园的时候回过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与自己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相信在座的妈妈们对这一幕都很熟悉,都曾有过太多的不安。这里的目送,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牵挂,孩子的怯生生,让每一个妈妈难以割舍,当母子视线隔空交汇的刹那,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妈妈都懂得。

长大后,送他去国外读书,临走时的一个拥抱,儿子勉强忍受着母亲的深情,拥抱着儿子,就像抱着长颈鹿的脚。走过安检的时候,只是在海关窗口匆匆停留,又匆匆的离开,始终没有回头,连匆匆的一瞥也没有。对一个母亲来说,一个回头就成了奢望。上大学了,好不容易在同一所大学了,却不愿意同路,同路不愿同车,终于同车了孩子又戴上耳机,听他一个人能听的音乐,在这个母亲进不去的世界。在这里,也体现着一种物是人非之美。年幼的孩子长大到成人,让她牵挂、让她失落、让她懂得怎么放手。深深感觉到一个做母亲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而作者,也在生活不断的变化之中成长着,成长着。

孩子的渐行渐远,对母亲的疏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也经过这样的离别理解到目送的真正含义,正是这样的别离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一次的离别,意味着期待下一次的美好相聚,所以,孩子还小时请我们做家长的珍惜孩子的成长,因为时间太快了,一转眼就会过去的。也请为人子女的人,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拿下耳机放下手机吧,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深深地刺痛!

二、珍惜父母的健在

这世上总有一群人:当我们披着霞光呱呱落地时,他们喜悦而泣;当我们学步不稳摔倒在地上时,他们急切心疼;当我们背起书包憧憬未来时,他们日夜操劳;当我们踌躇满志打拼事业时,他们独守空巢或孤老而终。

而作为女儿的她,追忆自己成长岁月中,与父亲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刚参加工作时,父亲送她去大学教书时“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要摇下车窗”的动作以及透过“因为车子配不上大学教授而觉得对不起她”,这是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眷恋,以及为子女着想的温情。

十几年后父亲病重住院,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要这样也要赶回台北上班,作者只能目送着父亲被护士推着的背影远去。人到中年,相信有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回首生活片断,父母年迈的身躯在我们眼前无力地前行。我想此时的你,一定也有着揪心的痛,只因我们无力回天。

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的炉门前,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棺木像抽屉一样带走了父亲,仅隔五米,却生死两相隔,只能深深地凝望,希望记住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在火葬场最后一次目送她父亲的时候,也就是说她和他今生缘分也就终止了。

父母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苍老,老到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离开人世的温暖,孤独的行驶在我们看不见的路上。她不得不目送着父亲离去,带着那些她深深眷恋的关爱,离开。

书中有许多篇幅是讲作者与母亲的,她那年迈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像个小孩。她牵着惶恐不安母亲的手,走在川流不息的香港车站,带她回家。她提前24小时和母亲道别,给皱纹密布的母亲涂粉红的指甲油和润润的口红。她哄着她,就像当年母亲哄着儿时的她一样,耐心、细致。自己的母亲,本也是家中捧在手心的大小姐,成了母亲之后,柴米油盐一肩挑,把自己变成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的CEO,只是没人给薪水。母亲老了之后,失忆了,像个孩子一样不停的在问:你是谁?是我的女儿么?你和我的女儿很像。你不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呢?终究,当初那个叱咤风云的母亲,变成了乖乖听孩子话的母亲。

很害怕突然有一天他们就不见了。任凭我怎么呼喊,他们都不会回来了。而又过多少年,那昔日健朗的爸爸妈妈也将步入风残烛年,也将从此消失,无处寻觅呢?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一转眼,就是流年,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

书中的情节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却常常会忽略的小事儿,看似平淡如水,微不足道,读后感受到的却是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情感: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这是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进了悲欢离合,让我们每个人都产生内心的共鸣,让每个人都有所感悟。

文中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但却让你有哽咽的滋味,没有华丽的词藻与腻人的蜜意柔情,而你却能分明倾听到作者的心声—请铭记一生的亲情。正如作者所说,她的确是想让读者从她的文章中得到感悟,她也正在用她心酸的经历给我们还未曾有过悲伤体会的人指点迷津。

但我已经明白,真的,如果你曾转过身去与那双眼睛相对,你会明白。人生就是经历太多的离别和目送,但这毕竟是生活—会有爱,会有忧愁,也会有数不清的目送。别总让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经历太多的目送,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对的脸,和脸上的笑容。不要让此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目送看起来是一场永恒的遗憾,但我们能从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炼出最纯净的心灵,最温馨的回忆。

三、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是珍惜

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它让我懂得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记给父母一句体贴的问候;即使再烦闷,也不要忘记父母的温暖笑容;即使再开怀,也不要忘记和父母也分享一下快乐时光。看着父母渐渐远去的身影,我深深的领悟到,珍惜比什么都重要,珍惜生命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且行且珍惜!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作总结:“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的和解。”好了,这就是《目送》,它会告诉你,原来爱,亲情,生活,就是这样的。读过你就会知道的,会为你带来一份亲情的感动。

目送中最令人触动的情节,《目送》语句摘抄赏析(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