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小故事,小故事8个启示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0:27:33

几则小故事的教育启示

摘要: 通过小故事得到感悟启发:在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巧妙、智慧的策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培养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获得工作反馈是改进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教育的契机有时也是稍纵即逝。教师要学会善于及时抓住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鼓励、支持、帮助、引导,这也是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教育;学生;机会;培养;引导;

一、去和尚庙推销梳子

以前,有四个推销员到庙里找和尚销售梳子。第一个人空手而回,说庙里,的尚没头发用不着梳子,因此一个人买的都没有。第二个推销员回来了,卖了十多把。他说,“我告诉和尚,要经常梳头皮,不但能止痒,可有利于活络血脉,有益健康,而且念经念累了,梳一梳头,可清醒头脑,这样就有一部分人买了梳子”。第三个推销员回来,说自己卖了百多把。他说,“我到庙里去,告诉老和尚,您看香客们多虔诚呀,他们烧香磕头,起来后头发就乱了,在他们头上也落满了香灰,如果您在庙堂上摆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就可以梳一下头,他们会认为庙主关心香客,下次有可能再来。这样就卖掉百十把”。第四个推销员说他卖掉好几千把梳子,而且有的人还订货。他说,“我告诉老和尚,来庙里的人经常捐赠,给人家得有点回报,每人送一把梳子作为礼品,并把庙的名字写在梳子上,然后再写上‘积善梳’三个字,香客们来了就送,庙里的香火一定更旺。就这样销掉上千把”。

启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出现一些偏差后,不能从自身找原因,而总是强调一些客观原因,不是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就是家长不配合,领导不重视,福利待遇不高等理由。面对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往往为自己的努力不够,方法不对,策略偏失而找种种借口。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和尚为什么不同的人销售梳子的数量不一样呢?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动脑筋,善于开拓思维。既然市场可以创造,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素质,学校的状况也一定会能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勇于面对现实,在现有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要有创造力,要敢于创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有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勇气和胆略,还要运用巧妙、智慧的策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要敢于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条件谋生存,求发展;树立“学生可塑,质量可变”的发展理念。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性地去开拓教学园地,塑造美丽的心灵。不但我们自己要具有推销梳子的勇气和胆略,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进取,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五个指头各有长处

有一则寓言故事,五个指头伸出来,比谁是老大,谁就排第一。大拇指说,我最粗,我应该排第一;食指说我最灵活,我应该第一;中指说,我最长我应该排第一;老四说,我最珍贵,戒指总是戴在我上面,我应该排第一;老五说,当我们去朝圣拜佛的时候,我领队在最前边,自然是第一了。由此可知,五个指头各有优势。

启示:这个故事折射出一个敏感、尖锐的问题:在生活中怎样看人和如何发展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千世界,人人都有长处,个个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反思我们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是不可能一样的,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是个性独特的一个。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因为智力组合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因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大不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学会给学生贴“好标签”,引导学生自我印象管理,使其行为与标签一致;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最好的学生”;善于捕促学生可能成功的机会,尝试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要适时给予鼓励、引导,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行,每个人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其实我们所面对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风景就在我们眼前,就看我们是否发现、如何欣赏他们。苏教名家·彭城好老师刘杰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花,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没有一朵花不想怒放,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只是花开的方式不同而已。作为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要努力让每一朵花都能灿烂地开放。”她告诉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我们要做有激情、有热情、有表情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热情、生动的表情去点燃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永远像阳光一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新课改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打造“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追求,不可一刀切,不可一个尺度去衡量学生,要允许学生有差异,要认识学生存在差异,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平时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不好管理,无计可施。其实,教育先是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学科教师。一个不懂教育,不会教育的老师,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个老师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爱上老师教的学科,才能形成和谐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三、割草的男生

有一个小男孩给一位李太太割草打工,一天,小男孩给李太太打电话说:“您还需要割草工吗?”李太太对他说:“不需要了,我家里有割草工。” 小男孩又说:“我还会帮您把花园里的杂草除掉。”李太太说:“我家的割草工已做了。” 小男孩又说:“我还会帮您把四周的草割的很齐整。”李太太说:“我家的割草工已做的很好了,谢谢你了,我现在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小男孩的好友问他说:“你不就是在李太太家割草吗?怎么还要打电话问呢?”小男孩说:“我只是了解我做得好不好!”,李太太对我的工作是否满意,我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以便我做的更好,让她满意。只有这样,我才不至于失去这份工作。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的的一个道理是要关注顾客的思想,通过顾客的反馈了解对自己的评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想办法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长久的赢得顾客。同样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工作反馈是改进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学效果怎样?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适应学生?这一切教师本身往往是非常惘然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及家长,才能真正知晓自己的教学状况,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从学生、同行、家长、校领导处获得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馈,才能了解自身工作的优势和劣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一个学校的状况如何,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师对学校管理策略的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家长、社会的满意度等都是学校管理、科学决策措施调整的最有力的依据。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广大教师被种种繁重的工作所束缚,无暇反思自己,无暇去改变自己,久而久之,有的学校领导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自以为是,甚至高高在上,不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是以权服人;有的教师平时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知识丰富,总认为学生不配合,课虽然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的教师很少去反思自己,很少去了解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却常常抱怨学生素质差,不想学,难管理等客观因素;有的教师还总是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产生了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还没有树立现代教育就是服务的新理念,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更新观念,不善于接受反馈意见。自然是一意孤行,悠然自得,落后不知,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接受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外界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改进自我,不断进取,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鞋带的故事

有一位表演大师在表演之前,他的弟子说您的鞋带松开了。大师于是蹲下来仔细系好并点头感谢。一会儿弟子转身后,他又把鞋带松开,这时一位观众不解地问到:大师,您怎么又将鞋带解开呢?大师告诉他:“因为我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非常劳累的旅途者,可以通过松开鞋带这个细节说明他旅途劳累艰辛。”那你刚才怎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大师说:“他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告诉我,说明他很细心、热心,我是在尊重他这种热心,是对他的鼓励。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启示:教育的契机有时也是稍纵即逝。教师要学会善于及时抓住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鼓励、支持、帮助、引导,善于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仁慈之心,这也是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是的当我们面对课堂里的那些孩子,他们有时是那么的“年幼无知”,那么的“肆无忌惮”,他们的一切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要我们慢慢地教、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并且允许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学,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解包容他们,关心体贴引导他们,切不可急躁不安,急功近利。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爱听表扬、鼓励的话,也喜欢被老师关注。那我们教师为何不多多对孩子使用表扬和鼓励呢,那就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和鼓励。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也正因为这种需求,产生了丰富的人类文化。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家人、朋友亲戚以及身边的人的赞美,我们渴望有存在感,希望在别人的生活世界找到一种自己对别人重要的感觉。真心希望我们老师不要再吝啬对孩子们的赞美了。当我们随时随地给予孩子们真诚的赞美时,就会发现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变得更快乐、更幸福。有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温暖鼓励的话语,一句小小的表扬,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也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一个人才。”可见,老师一些习惯化的行为,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因此,如果老师更多地表扬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和自信。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时时有、处处在,有时是不规则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错过时机,教育效果很可能就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地把握和利用好教育契机,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表现,勤于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善于捕捉学生优秀的品质,有的需因势利导,有的需防微杜渐,用高尚的师德师魂、清正健康的心理和充满仁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五、渔王的儿子

从前,有个渔人捕鱼技术很高,很多人称他为“渔王”,到年老的时候“渔王”十分烦恼,逢人便诉说:“我有这么好的捕鱼技术,我的儿子们捕鱼技术怎么这么差?从他们懂事我就传授给他们捕鱼技术,都是把最基本的捕鱼技术传授给他们。所有我的捕鱼经验、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可他们的技术还不如比我差的渔民儿子的捕鱼技术。”一个路人听后问到:“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教的很耐心,他们一直跟着你学,是吗?”“渔王”说“是的”。路人说:“你的错误是只传授他们技术,而没传授给他们失败的教训、措施,对于技能来说,没有改变教训的措施和没有技术经验一样,都不可能有所成就。”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启示:看完这则故事,我不禁掩卷沉思我们的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历经数次,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正像这位“渔王”一样,往往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传授学生技能、教训。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总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一言堂,唱独角戏,恐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错了耽误时间,即使提问也只是提问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其它同学根本不愿提问,然后搞大量的题海战术反复训练,结果收效甚微,总体较差。也有的老师恐怕自己教的学生做不好,犯错误,走弯路,而不得不时刻看管、步步跟紧,反复嘱咐、叮咛着他们,不让他们出现半点差错,把学生攥在手心里,恐怕出现半点闪失。甚至有的班主任教师为了“求稳怕乱”,也总是紧跟紧靠着学生,寸步不离学生,可谓苦也,学生也是叫苦连天,缺少了生机和活力。其实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并没有养成,一旦离开老师的影子,他们照样做不好。当然,老师的良苦用心,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熟不知,“失败有时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得祝福灾难”,经验也是从一个个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让学生成才。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为此,有人把曲折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历炼,并把其看成是一大笔财富。有时虽经曲折,但迎来的必将是一马平川,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做到当之无愧,崇尚荣誉。为此,教师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有积极健康、充满仁爱的心理素质;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机智、灵活善变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周洁.做一名有专业品味的教师[J].山东教育,2023(Z3):125-126

[2]周海波.呵护学生敏感的心灵[J].山东教育,2023(08):64

[3]吴宝席.耐挫教育,磨练意志[J].班主任,2021(06):46

[4]陈宇.问题学生的分类[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2(03):28-29

[5]叶婷婷.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教育[J].中小学班主任,2023(05):79-80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