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山居笔记摘抄,山居笔记余秋雨主要内容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5:59:13

原文经典段落:

是的,人类历史上,许多燥热的过程、顽强的奋斗最终仍会组接成一种整体性的无奈和悲凉。教育事业本想靠着自身特殊的温度带领人们设法摆脱这个怪圈,结果它本身也陷于这个怪圈之中。对于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来说,自己受苦受难不算什么,他们在接受这个职业的同时就接受了苦难;最使他们感到难过的也许是他们为之献身和苦苦企盼的“千年教化之功”,成效远不尽如人意。“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老一代教育家颓然老去,新一代教育家往往要从一个十分荒芜的起点重新开始。也许在技术传授上好一点,而在人性人格教育上则几乎总是这样。因为人性人格的造就总是生命化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总是有限的,当一代学生终于衰老死亡,他们的教师对他们的塑造也就随风飘散了。这就是为什么几个学生之死会给朱熹带来那么大的悲哀。当然,被教师塑造成功的优秀学生会在社会上传播美好的能量,但这并不是教师所能明确期待和有效掌握的。更何况,总会有很多学生只学“术”而不学“道”,在人格意义上所散步的消极因素很容易把美好的东西抵消掉。还会有不少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不良之徒,与社会文明对抗,使善良的教师不得不天天为之而自责自嘲。

余秋雨山居笔记摘抄,山居笔记余秋雨主要内容100字(1)

解读:

《千年庭院》开头是文革中轰轰烈烈的破四旧高潮,岳麓书院幸免于被破坏。余秋雨信步至此,后来他多次来到这里。文中追忆朱熹、王阳明、黄梨洲等人对书院的贡献,肯定他们的教育理念。相反,作者对“着眼于实利、着力于虚名、着意于官场”的教育表现出深深的不屑。

反观千年的岳麓书院,靠着几亩薄田,养活着一代代常髯清袖,聘请德高望重的社会文化人做山长,甄选出全天下的才俊做学子,一千年未曾间断地流淌出中华文明的一汪清泉,灌溉开化了万里疆土。直到今天,书院瓦舍俨然,书香依旧,连走出书院的*也无声地褒扬它永不过时的智慧与活力。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平常的精神家园”,每天分享创业财经、阅读心得、人生技能(辩论、演讲、主持)相关原创知识,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