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析】
《望岳》选入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望岳》是现存杜甫的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和雄心和气概,也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视角多变。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泰山抒发作者感情。在直接描写泰山的基础上,并从各个侧面来突出泰山的巍峨雄壮;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以及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反复渲染泰山的高大傲岸,最后一联运用饱含寓意的语言,更是将泰山的高大推向了一种崇高的境界。本设计侧重对此进行定向阅读,进行"变换视觉角度写特征"读写结合训练。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
2.引导学生感悟本诗"变换视觉角度写特征"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变换视觉角度写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由初创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相同。在你的心中,又有哪一处美景曾让你流连忘返,难以忘记呢?请描写一处曾经让你驻足的风景,抓住那让你驻足的特征来写,写一个文段,用文字将这些特征鲜明的美景收藏在你的记忆里。要求不少于两种视角,注意用上合适的修辞。
景物的特征表现在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变换视觉角度写景物特征,是从仰视、俯视、远观、近赏、全景、特写等多个视觉角度来反复渲染事物的特征。
5分钟后交流小结:
怎样怎样在写景的文章中变换视觉角度写景物特征?
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成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要善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各种修辞以及细节描写等手法,描述画面时要有画面感,自己就像一个导演,运用不同角度的镜头来放大事物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学习《望岳》一文,具体深入的体悟借鉴。
二、整体感知,定向阅读
1.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3)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岱,夫,眦,曾这四个字的读音,学生易错,老师要注意纠正。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按节奏可划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本诗的节奏划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自由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质疑,释义(小组合作);老师点拨,引导学生整理重点词汇。
4.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交流小结: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希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5.再次诗朗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透过第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用什么修辞?
(2)第二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哪两个词用得最好?用什么修辞?
(3)第三联是怎样表现了泰山的形象?用什么修辞?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教师归纳。
(1)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设问。
(2)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拟人,夸张。
(3)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对偶。
(4)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积累借鉴,应用再创。
请同学们结合定向阅读的收获,从"抓特征、多视角、用修辞"三个方面对照自由初创,进行局部修改。时间5分钟,之后交流。
变换视觉角度写特征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是事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表现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如同摄像一样,我们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事物特征的角度来"取景",不必每一个角度都要写到,但是写到的角度都是特征体现最明显的。
第二是要精选与文章主旨有关的角度来描摹,否则文章会出现缺乏统一性。
第三是多个角度的呈现要有某种内在逻辑,比如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物及人等,这样描写下来才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展示交流,评议修改。
请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在倾听的时候注意一下几个问题,然后从下面一个或几个方面思考后说出你的评价:
1、写作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运用修辞?
2、结合习作,说说变换视觉角度描写在本文的运用情况。
3、哪一个方面值得你学习?
4、给作者提一点修改建议,写下你的批语。
【作业布置】
科代表整理习作,装订成册,班内传阅点赞。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一、二句远望 连绵高大
写景 三、四句近望 秀丽巍峨 望岳(实)
五、六句细望 气象万千
抒情 七、八句俯视(愿望) 豪情壮志 登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