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澄然者,意谓无事之时澄清宁静,心如止水。
嘉靖三年(1524年)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崔铣家居无事的时期。崔铣每日或读书,或讲学授徒,作于这一时期的《示书院诸生》云:“洹上修书屋,渠南设讲堂。坛花迎日媚,阶竹拂云长。”由此可见其怡然自得之情。他还在乡间种地,写诗道:“妻治东菑饷,朋传下里吟。”妻子送饭到田间,亲友传唱着乡间小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图景。
洒脱之人的内心应如一汪清泉,澄澈而无大波澜。无事可干可想的时候,可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多走向大自然,登临高山,去感觉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放眼大海,去感受一番烟波浩渺的广阔,漫步郊外,去寻找一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抬头望月,去享受一片月色朦胧雁南飞的宁静。
得意淡然,是成熟得意淡然者,意谓得意之时恬淡冲和,不慕荣利。
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蛰伏乡中十六年的崔铣终于迎来了仕途上的转机,他先是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拔擢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官阶为正三品。然而,崔铣对做官看得很淡,他自述自己喜欢读书著述的生活,“仕情泊然”,但既然职责在身,就必须全力以赴。赴任之前,他去拜祭了父母的坟墓,表示自己将做一番“益于时尚”的事业,并发誓说要是自己丧失清白、阿谀逢迎、妨害贤良,就是咎由自取、无颜再见父母。
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满时,不可骄傲狂妄,得意忘形,别人吹捧时,不能忘乎所以,要淡然置处,万不可有“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的蠢行。于世人而言,在志得意满之时更应崇尚清淡,既不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不可骄奢浮躁,要心谦身平,脚踏实地,依然故我,追求不息。
失意泰然,是胸襟失意泰然者,意谓失意之时泰然自若,处变不惊。
嘉靖三年(1524年),崔铣被罢职归里,但他没有因此而怀忧丧志、一蹶不振,而是将精力投入到读书教徒中。他在《读易余言》中曾说:“变忽起前而亡移心,处难者如是,则无难矣。”变故突然出现在面前而不动摇心志,倘若处在危难中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有什么灾难了,这也是崔铣面对危难的写照。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周文王被商纣王关起来后,能在牢里作《周易》一书;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个小国之间遭到围困,但他在这种环境下,依然写出了《春秋》一书。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意逆境之中,万不可自暴自弃,甘愿沉沦,而要心境通明,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泰然置之,笑对现实,积蓄能量,把握时机,保持心境平和,不因一件失意之事,就觉得天塌地陷,要做到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泰然面对挫折。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境界。崔铣的“六然训”对于今人养成通透达观的人生态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超然、蔼然、斩然、澄然、淡然、泰然”读起来虽只有十二字,但正所谓大道若简,知易行难,知与行本就是两端,如只了了读后不与生活处事待人中践行,怕再精的道理也只是空谈一句罢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从“六然训”里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