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写道:
“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 ,在九天 ,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手巾拭泪……。”
究竟是何内容,让梁启超当众失控呢?
作者所提到的桃花扇片段来自《桃花扇》第十四出《哭主》。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此出戏写左良玉等哭拜崇祯。全文是: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戏文中的崇祯皇帝在位多年忧国忧民,却不得善终,梁启超读得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如此动情,他在借左良玉哭主,抒发自己深重的悲哀和无奈:
- 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1898年1898年6月11日开始百日维新。
-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光绪皇帝和崇祯一样,也曾勤政自勉,希望有所作为,眼看着国家危亡却没有力量去挽救,这是何等的可悲可叹!
处在民不聊生、灾难深重的国家,总有人慷慨赴死,民族才有希望。
可这衰微的国家,如同摇摇欲坠的大厦,根基上已经腐朽,内里如同败絮,还能怎么样去拯救?
梁启超逃亡日本后,一直在谋求救助光绪皇帝的活动,他曾致信伊藤博文,要求救助光绪皇帝和被捕的志士,使光绪回到权力中心,能够坚持变法;
后又致信日本总理大臣大隈重信,强调中国的安危关系着东方大局,尤其关系着日本利益。
他还广交日本各方名流,反复申明中国政治现状,请求出力营救光绪,以图继续变法。
他创办了《清议报》,歌颂光绪变法,批判慈禧为“西后伪政”。
可惜的是,这些方法可谓”疾病乱投医,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导致他在日本处境困窘。
多年后,演讲中的梁启超提起《桃花扇》,涕泪双流。
他哭的,是这衰微贫弱的祖国,是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是壮志难酬、前路渺茫的自己。这方手帕搵的泪水,包含着弱国小民卑微的心愿和强烈的抗争之志。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忘情的手舞足蹈是对国家富强安定的极度渴望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汴等州,叛军头领纷纷投降。
第二年春天,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当时正流寓梓州,和妻子过着漂泊生活。
他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对于忧国忧民的杜甫来说,对于任何一个爱国之人来说,有什么比国家即将结束战乱,人民即将安居乐业,自己即将回到久别的故土更要高兴的事情呢?于是喜极而泣了。
而梁启超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穿越时空阻隔,他感受着杜甫对国家安定的快意,由此可见他对国家富强安定的渴望之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