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以死相逼,无奈之下的白居易终是负了湘灵,迎娶同僚杨虞卿堂妹为妻,而将对湘灵寸寸相思封印在心里,此生就此别过。
公元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公元811年,棒打鸳鸯的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公元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几次的提拔,让白居易认为自己的才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于是开始不辍地上书,描写当下社会的诸多现实、百姓疾苦,并当面指出朝政甚至是皇帝的错误,虽多获接纳,但这种低情商的操作还是让皇帝很不高兴。
宪宗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一个大雪天,一位年迈的卖炭翁从钟南山出发,在寒风刺骨中赶往长安西市,人饥牛乏之时,拿着公文买炭的官员来了......
是对老者的同情,是对劳动者的悲悯,是对社会悲惨现象的愤懑,忆起自己雪中艰难前行的经历,共鸣中,一首《卖炭翁》期寄唤醒一些人的良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当时的朝廷中,宦官当权,尤其是吐突承璀,自幼伴着宪宗长大,颇受宠信,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封为蓟国公。
这让白居易很是看不惯,屡次进谏,好友元稹劝他要识时务,否则风险很大,但白居易不为所动,但所有谏言都石沉大海。
公元810年,河北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拥兵自重,宪宗居然任命吐突承璀为统帅,发兵讨之,白居易明知道会得罪皇帝和吐突承璀,仍当即上书反对,因为他知道,吐突承璀领兵,等于东北人吃饺子——毫无胜算(蒜)。
一意孤行的宪宗对此置之不理,而事实证明白居易是对的,吐突承璀带兵无方,将帅失和,士气不振,打一仗败一仗,一次没胜。
此次失败,让白居易更加坚信谏言的重要性,于是更加不顾及皇帝的面子,谏言更加直接。
皇帝想:我不要面子的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没有情商支撑的谏言,总是双刃剑,白居易终是因言获贬。
公元815年六月初三,报晓的晨鼓刚刚敲过,天色未明,勤政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像往日一样,走在通勤的路上,赴大明宫上班班。
你永远无法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个先来临。
刚出靖安坊东门,武元衡就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头都被砍了,同时上朝的副手裴度同样遇刺受伤。
同在上朝途中的白居易,亲眼目睹了这血腥一切。
刺客是淄青藩帅李师道安排的,完成任务后,提着人头从容而去。
这还得了?大唐之都、天子脚下,竟出现如此凶残的刺*!
整个长安城开始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各个官员噤若寒蝉,充满恐惧,纷纷请病假,猫在家中。
往昔热闹的上朝之路,如今异常的冷清、萧*。
对此,得到重用、垄断朝权的宦官却没有任何表态。
白居易与武元衡既是同僚又是朋友,早就有过以诗相唱和的经历,而且二人还是情敌。
武元衡不但为官治理有方,诗歌也佳,还被称为唐朝第一美男子,与当时的美女诗人薛涛关系极为暧昧,这让爱慕薛涛的白居易心生嫉妒。
白居易又站了出来,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政敌攻击越职言事。
墙倒众人推,这时候又有人诽谤白居易,说他的母亲是看花时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于是,白居易被贬出京,去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
此次被贬,让白居易的仕途理想几近破灭,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百姓有益的贡献。
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百姓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而就在他赴任途中,无巧不巧,遇见了朝思暮想的湘灵,虽已40岁,但仍然单身未嫁,苦苦待着他。
说好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呢?
终是自己既负如来又负卿。
公元816年,一个深秋的夜晚,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朋友,突然一阵琵琶声传来: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细聊之后,感伤于一个生命从繁华到没落,感伤这一女子,更感伤于自己,甚至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首《琵琶行》,超越了自己的《长恨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在此地是水土不服,巨大的人生落差也让他内心孤独、苦闷、辛酸,不曾想与琵琶女共情、共鸣了。
也让一首《琵琶女》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经典和传奇。
为了排解心中苦闷,放下执念,寻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心灵的解脱,这个期间的白居易经常到寺庙中坐禅,与僧人交流。
公元817年的农历四月,白居易来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踏春赏花,看着满眼的桃花,即兴作诗《游大林寺诗并序》,妙手偶得,即成绝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百转千回,世事变迁,白居易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开始宁静致远,恬淡虚无。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迹,被誉为“人文圣山”。
白居易在庐山修建了一间草堂,开始了山水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