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心里其实很明白,为了实现复辟清朝的野心,自己逆历史潮流、罔顾民族大义,心甘情愿配合日本侵略者建立“伪满洲国”,已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所以,日本战败后,他本打算逃亡日本,逃避国家和人民惩罚。
但溥仪的运气不太好,刚来到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苏联红军就从天空降,将机场候厅室控制,并将溥仪带到苏联拘留。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引渡回国。得知自己将被引渡的那一刻,溥仪的内心深处十分害怕,因为他担心人民政府会将他处以死刑,因此,他不断向苏联方面提出请求,希望继续留在苏联。
溥仪在苏联的日子还不错,虽然远不如当年在紫禁城,甚至也缺乏人身自由,但仍可单独用餐,不必参加劳动,待遇比一般战犯好太多。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的苏联方面愿意收留溥仪。最终,苏联方面拒绝了溥仪的请求,尽管溥仪还曾提出加入苏联共产党。
溥仪回国后,关于*不*溥仪的问题,在中央引起讨论。*的观点非常深刻,他说:“溥仪不是没有可*之罪,而是*了不利。对溥仪这样的人,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
就这样,溥仪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长达9年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
195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少奇同志发布国家特赦令。
对于首批特赦,溥仪几乎不抱希望,他很清楚自己的罪过,也很清楚自己的表现。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狱友们听到这话,都说:“溥仪说得对。按道理说,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可结果却出乎众人意料,首批特赦名单中,偏偏就有溥仪的名字。
得知自己被特赦的那一刻,溥仪简直难以置信。那么,作为伪满“皇帝”的溥仪,为何能在首批特赦名单之中呢?
首先,经过长达9年的改造,溥仪确实已有改恶从善的表现。而且,生活上他也学会了自理,完全可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融入社会。
其次,赦免大战犯溥仪,能够带来积极影响。其他战犯,看到连溥仪都能成为首批赦免人员,自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改造。
溥仪被特赦后,受到了新政府的礼遇。
组织上不仅为他解决了工作问题,先是让他在植物馆上班,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还非常关心他的个人生活,撮合他与护士李淑贤走到了一起。
*本人也对溥仪非常关心。
溥仪和李淑贤的婚姻,就是在*关心下建立。
得知溥仪每月工资180元,经常入不敷出,*还慷慨地章士钊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又开玩笑地说:“人家是‘皇帝'嘛!”
*希望溥仪能够完完全全融入新社会,不要对过去的过错有什么心理负担,得知溥仪正在写《我的前半生》,便认真读了一下书稿。
读完,*认为写得不好,他笑着对溥仪说:“你过去是帝王,是压迫人民的,而今天不同了,是人民的一分子了。写前半生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不能写成检讨书,回忆录要写得细致一些。”
在*的建议下,溥仪决定修改《我的前半生》,并请著名作家老舍、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等人帮忙修改。
1962年春节,*还特意邀请溥仪,搞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宴会。
这次宴会,除了溥仪,*只请了4位客人。其中两位是程潜和仇鳌,他们都是*的好友,且都身居要职;一位是章士钊,他是*相识多年的挚友;还有一位是王季范,他是*的表兄兼老师,与*关系非常亲密。
能与这四人一同被*邀请赴家宴,这让溥仪非常感动。更让溥仪感动的是,*还特意让溥仪坐在自己身边。
新中国的公民生活,让溥仪感到非常充实,非常幸福。
溥仪后来在自述说:“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
我们知道,溥仪一生做过三次皇帝,第一次是3岁时继承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他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溥仪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
第四次皇帝从何说起?
溥仪解释道:“第四次当皇帝,是在被特赦时后,我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