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而将“以史为鉴”作为编书宗旨并体现在书名中的,便是北宋司马光编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至五代间1362年的历史,“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成就很高,曾国藩曾称赞说“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可《资治通鉴》虽然很好,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篇幅还是太大了,全书一共294卷,读起来颇有困难。司马光自己都说,《资治通鉴》编完之后,有人“读未尽一纸,已欠伸思睡”。所以,后来朱熹采用“纲以提要,目以备详”的纲目体对《资治通鉴》做了改编,编了一部59卷的《资治通鉴纲目》,使其更为简明易读。
《资治通鉴纲目》(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而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纲鉴易知录》书名中“纲鉴”二字,就是通鉴之纲的意思。不过《纲鉴易知录》记述的历史年代范围要比《资治通鉴》要长,全书一共107卷,记述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的历史,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
《纲鉴易知录》(繁体竖排)(全八册)
当然,《纲鉴易知录》的编写,也是有所依据的。除《资治通鉴》记述的时段外,三皇五帝至战国的历史,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人金履祥的《通鉴前编》;宋元的历史,主要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代的部分,也叫《明鉴易知录》,是在据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节抄的《明纪抄略》的基础上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