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后改名为性德。隶属满洲正黄旗,其父亲便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家族是清朝初年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并在音乐、绘画、书法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又继承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又升为一品。常随康熙皇帝出行,他的出身令人羡慕,自己有能力过人,尤其在词作方面,可谓旷世奇才。但造化弄人,生于贵胄之家的他,想过的却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甚至有归隐之心。对于他来说,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
可能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家族是不可能同意他去隐居的,所以他的生活也很苦闷,郁郁寡欢。直到他二十岁那年,这样的生活才得以稍稍改善,郁闷的心情才稍有纾解,因为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妻子卢氏,很幸运,他爱的人,恰好也爱着他。可惜好景不长,他们夫妻只有短短三年的缘分,妻子死于产后受寒。妻子去世后,也带走了他的灵魂,备受打击的容若,只有写下大量的悼亡词,来纪念和妻子之间难得的情缘,情真意切,读来让人潸然来下。这里以一首《摊破浣溪沙》为例: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本词解析:
依约:音乐,好像。
春山:春日的山,指春日山色黛青,也比喻妇女的眉毛,代指美女。
环佩:古人衣服上带的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
这又是纳兰为纪念卢氏而作的一首悼亡词,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卢氏作为容若的妻子,享受了太多丈夫的关怀与爱意,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尽管容若后来也续弦,可后来的妻子,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卢氏在他心中的地位,这种夫妻情,知己意,是没有东西可以与之相比的。
词的开篇写到:梦已醒,妻子那可爱的面容与身影如同又一次置身于镜中,隐约可见。当时她还在我身边,而我却从未认真地看过她绝世的容颜,如今真是悔不当初。现在爱妻已经逝去,去了那个梦一般的月下之境,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她的遗物依然留在人间,可它们的主人已经不在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看到它们容若就会悲痛欲绝。睹物思人,蜡烛泪流不止,如同我为你流下的相思泪一样,永远没有尽头。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这两句描写和苏东坡的《江城子》中的意境很相似,同样是午夜梦回,忽然看见亡故的妻子坐在梳妆台前,对镜理容装,作者已分不清是梦还是真。想当初自己的妻子也是那样,在梳妆台前打扮,有时回眸一笑,令人心醉,可现在这些只是美好的回忆。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以前从来都没有认真地看过妻子的容颜,以为会来日方长,谁曾想,自以为平常的日子,会这么短暂,噩耗突然降临,现在想起来,令我终生遗憾。这里容若对于妻子的去世,痛苦的无发排解,只要有一点触动,就会引起他情绪上巨大的波动。容若和卢氏感情非常好,并把卢氏引为知己,他可能是在后悔和妻子聚少离多,也有可能是在排解痛苦思念,也许他是在告诉人们,珍惜眼前人!
词的下阙,容若仍然是在睹物思人。看着妻子的遗物,心中万千感慨,不禁潸然泪下。但是在泪眼朦胧中,妻子的倩影随着美梦一起消失了。“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既然眼泪不能唤回妻子,那自己为什么还要哭个不休呢?可能是因为心里所藏的悲痛实在太多了,泪水无法抑制。此刻眼前蜡烛在燃烧,红油不断流下,多像我思念你的泪水,什么时候才能干呢?这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蜡烛烧成灰,泪水没有了,可是纳兰思念妻子的泪会流干吗?
这首《摊破浣溪沙》别具特色,因为词中所悼念的夫妻之情就是爱情,但爱情往往是古人不愿意言明的。这种情感是这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纳兰也因此成了后人心中至情至爱之人,八百年来第一首情诗只能由他来完成,他的词《画堂春》便是爱的海誓山盟,更是爱的自传词。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