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睡录翻译,眠睡疲寝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4:18:38

《聊斋志异》与《醒睡录》,二者同为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们都以传奇志怪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两书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与邓文滨(1811—1890)的人生经历也极为相似,前半生蹉跎于科考,后毅然脱离求名求仕之途,以舌耕笔耘终老于江湖。因此,比较两书之短长,不仅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对当代及后世学者研究《醒睡录》亦应有所裨益。

论艺术成就,《聊斋志异》胜过《醒睡录》

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客观地看,《聊斋志异》较《醒睡录》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聊斋志异》面世要早于《醒睡录》一百五六十年,其间又有《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剪灯新话》、《夜雨秋灯录》、《萤窗异草》等一批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集相继问世,它们在创作风格上大都被归纳为“聊斋体”,等到1868年《醒睡录》出版时,社会上类似的传奇志怪读物比比皆是,读者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审美疲劳”,以至于“见怪不怪”了。

然而,《聊斋志异》毕竟是《聊斋志异》,其“文言小说的最高峰”决非浪得虚名,它对于故事细节的铺张、人物形象的勾画,是《醒睡录》远远不及的。为说明问题,这里分别选取两书中题材情节相近的狐仙故事片断作比较。先看《醒睡录》中的《狐狸赠诗》:

同治八年春,古角山王辅香,小字丙火,痘斑累累,貌甚不扬,年三十余,学未成,训蒙为业。书斋去居室不数武。一夕,独坐披书,灯忽黯。少顷,光如皎月,见一美人,蹁跹而来,与王并坐,钗钏服饰,浑似宫装,绰约丰神,俨然仙子。王初见,甚疑惧。女含笑从容曰:“妾非鬼非妖,与君有夙缘耳!君勿骇。”王询所由来,自云居陕西长安,姓李名九香,避难于太湖深沟海子山,道经此,闻君朗诵声,因忆前缘,特来相访。遂口占七律、绝各一首,情致缠绵,词旨婉艳,颇无俗韵。夜深知王将就寝,为治衾枕,王拒之,以有室对。女曰:“使君虽有妇,奈他前身一腯肥何?窃为君不取也。”王遂昏迷,竟夕云雨欢,迥异寻常。天明,即不见。王悉语人,知为狐也……

再来看《聊斋志异》中的名篇《画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幞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则室门已闭。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两相比较,前者的叙述较为单一,不仅缺少男主角的对话,也略去了“知为狐也”的过程,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小说的可读性。但《醒睡录》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亮点,书中所有文章的标题都是两两相对,即上下篇文章的标题形成对偶,如上篇为“摸头子”,下篇为“放鹰儿”;上篇为“呆妇多贻患”,下篇为“痴儿自取污”;上篇为“充军遇凶手”,下篇是“抢亲得秃头”;上篇为“*命保命休填命”,下篇则是“生才怜才遂因才”……这一传统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平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容叙述单一的缺陷。

比史料价值,《醒睡录》高于《聊斋志异》

曾有学者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明清史料集。通过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司法、风俗习惯、中外交往、灾荒等方面的记载,《聊斋志异》一书还原了时人的活动场域,记载下一个相当清晰的社会场景。这里以《聊斋志异》对发生在明天启年间以徐鸿儒为首的山东白莲教起义的记载为例。《聊斋志异》在卷三《小二》、卷四《白莲教》、卷六《白莲教》、卷八《邢子仪》等篇中均对该次农民起义作了记载。如卷六《白莲教》篇中云:“白莲盗匪徐鸿儒,得左道之书,能役鬼神……不数月,聚党以万计,滕、峄一带,望风而靡。” 卷四《白莲教 》篇和卷八《邢子仪》篇则对于白莲教的神秘法术进行了渲染,前者记载了一位山西的白莲教徒因善于白莲教左道,一家大小虽被捕却均以法术窜逃的故事;后一篇记载了滕地杨某以白莲教左道诱人妻女之事。

由于各种原因,学界对《醒睡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专家们对该书存在巨大的史料价值却已形成了共识。《醒睡录》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史料。如《哭不以济事》记载:“咸丰三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有窃窥宸垣意,炮声如雷,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让人窥见昔日太平军北伐时的强劲锋芒。又如《招石逆降书》、《夫人决策保危城》等文,对研究一代骁将石达开的人生经历有着重要作用;《英烈抗节》记载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试图劝降清将李孟群的过程;《救捍患翁》、《吊不叫饶》表现了起义军下层官兵的残暴;《火见》、《军营礟裂》则记录了太平军攻城拔寨战斗之惨烈。与《聊斋志异》记载白莲教起义相比,《醒睡录》在记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诸篇中,大都有着真实具体的地名和人物,少了刻意渲染的笔墨,所叙事例基本上为正史所遗漏,因而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除了与《聊斋志异》一样记录了大量的当地民风民俗外,《醒睡录》还清晰地记录了清朝末年吴头楚尾的许多地名,如“黄梅老祖寺”、“孔垄镇”、“新开镇”、“南乡”、“黄州西北乡”、“圻州大同乡”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醒睡录》中保存了一批朝廷上下的公文,如前面提到的《招石逆降书》及《边御史疏稿》、《文宗显皇帝罪穆彰阿通谕》、《两宫皇太后懿旨》、《节录李宫保陈情奏稿》、《军机处行走同寅官代奏稿》、《同治三年九月初二户部片奏稿》、《罢盘查社仓呈稿》等,它们对研究晚清的政治经济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以认为,《醒睡录》的史料价值要明显高于《聊斋志异》。

其他方面的比较

《聊斋志异》全书分24卷,共有短篇小说494篇,因其中绝大部分为鬼狐的故事,因此又被称为《鬼狐传》。《醒睡录》全书分十卷(仅为初集,余集二十卷及续集八十卷均佚),共有文章(并非全是小说)471篇,除了传奇志怪类外,相当一部分为民间故事实录,如《手承便溺扶翁疾》、《口吮脂膏润母脏》即为两篇孝行故事,前者记载一“美而德”的青年农妇,数年如一日地帮助年迈患病的公公便溺;后者叙述某弱冠少年,面对患结肠疾病的母亲,用嫩竹管将猪胆汁吹入其母的粪门以助其通便。《聊斋志异》以故事离奇、情节缠绵而取胜,《醒睡录》以内容详实、情节感人以争雄,可谓是各有千秋。

再来看看作者的著述情况。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并著有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邓文滨除了《醒睡录》外,另著有《万家堡略》二卷、《余园古文》六卷、《南阳家言》一卷、《楹联触书》一卷、《示儿草》前后篇各两卷、《蚕桑辑要》两卷、《坚壁清野略》一卷、《平原堡基式》两卷、《水守事宜》一卷、《粤逆樜闻》四卷等。由此不难看出,同为传奇志怪,蒲松龄的创作偏重于文学,邓文滨的著述则侧重于时政。

若论及《聊斋志异》与《醒睡录》的影响,正如文前所叙,由于历史的原因,《聊斋志异》的影响早已遍及全球,在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中成一骑绝尘之势,而学界对《醒睡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荆楚文库《邓文滨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面世,《醒睡录》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学、史学价值将逐渐为世人认识,其未来的影响尚未可知,至少是值得人们期待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