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全文翻译,肃王原文和翻译对照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7:15:32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肃王全文翻译,肃王原文和翻译对照表(1)

楚世家

原文: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共工氏:传说为炎帝的后代。】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坼:裂开,分裂。】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

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生僻字(黑旦)左右结构>熊<生僻字(黑旦)左右结构>;生熊胜。熊胜以弟熊杨为后。熊杨生熊渠。

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江汉:长江、汉水。】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与:沿用。】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严为后。

熊严十年,卒。四人,长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

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弑,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是为鼢冒。鼢冒十三年,晋始乱,以曲沃之故。鼢冒十七年,卒。鼢冒弟熊通弑鼢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二十一年,征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卫弑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鲁弑其君隐公。三十一年,宋太宗华督弑其君殇公。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五十一年,周召随侯,数以立楚为王。楚怒,以随背己,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

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陵:通“凌”,欺凌。】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始霸,楚亦始大。

十二年,伐邓,灭之。十三年,卒,子熊囏立,是为庄敖。庄敖五年,欲*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庄敖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

十六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公盟。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王室,楚许之,乃去。

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许,许君肉袒谢,乃释之。二十二年,伐黄【黄:诸侯国名,嬴姓。】。二十六年,灭英【英:诸侯国名,偃姓。】。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

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过楚,成王以诸侯客礼飨,而厚送之于秦。

三十九年,鲁僖公来请兵以伐齐,楚使申侯将兵伐齐,取榖,置齐桓公子焉。齐桓公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灭夔【夔:熊绎六世孙熊挚的后代创建的国家。】,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夏,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救宋,成王罢归。将军子玉请战,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国,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晋国败子玉于城濮。成王怒,诛子玉。

四十六年,初,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语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内宠,绌【绌:同“黜”,废除、贬斥。】乃乱也。楚国之举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听,立之。后又欲立子职而绌太子商臣。商臣闻而未审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实?”崇曰:“飨王之宠姬江芈而勿敬也。”商臣从之。江芈怒曰:“宜乎王之欲*若而立之也。”商臣告潘崇曰:“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商臣代立,是为穆王。

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潘崇,使为太师,掌国事。穆王三年,灭江。四年,灭六【六:诸侯国名,偃姓。】、蓼【蓼:诸侯国名,姬姓。】。六、蓼,皋陶之后。八年,伐陈。十二年,卒。子庄王侣立。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阜:土山。】,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足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神奸:天神与鬼怪。】。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十三年,灭蜀。

十六年,伐陈,*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天:不被上天所佑。】,不能事君,君用【用:因,以。】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宾:通“摈”,摈弃,流放。】之南海,若【若:或者。】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二十三年,庄王卒,子共王审立。

共王十六年,晋伐郑。郑告急,共王救郑。与晋兵战鄢陵,晋败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将军子反。子反嗜酒,从者竖阳榖进酒,醉。王怒,射*子反,遂罢兵归。

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员立,是为郏敖。

康王宠弟公子围、子比、子皙、弃疾。郏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围为令尹,主兵事。四年,围使郑,道闻王疾而还。十二月己酉,围入问王疾,绞而弑之,遂*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于郑。伍举问曰:“谁为后?”对曰:“寡大夫围。”伍举更曰:“共王之子围为长。”子比奔晋,而围立,是为灵王。

灵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晋,欲会诸侯。诸侯皆会楚于申。伍举曰:“昔夏启有钧台之飨,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津之誓,成王有岐阳之蒐,康王【康王:周康王,名钊,成王之子。】有宫之朝,穆王【穆王:周穆王,名满,昭王之子。】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灵王曰:“用桓公。”时郑在焉,于是晋、宋、鲁、卫不往。灵王已盟,有骄色。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纣为黎山之会,东夷叛之。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君其慎终!”

七月,楚以诸侯兵伐吴,围朱方。八月,克之,囚庆封,灭其族。以封徇,曰:“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员而代之立!”于是灵王使疾*之。

七年,就章华台【章华台:楚国行宫。】,下令内亡人实之。

八年,使公子弃疾将兵灭陈。十年,召蔡侯,醉而*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

十一年,伐徐以恐吴。灵王次于干溪以待之。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析父【析父:楚国大夫。】对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共:通“供”。】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赋:军队。】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十二年春,楚灵王乐干溪,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僇越大夫常寿过,*蔡大夫观起。起子从亡在吴,乃劝吴王伐楚,为间【间:挑拨。】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为吴间。使矫公子弃疾命召公子比于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于邓。遂入*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干溪,令楚众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后者迁之。”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

灵王于是独傍荒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鋗人:秦时称中涓,贴身内侍。】,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法,有敢饷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厘泽,奉之以归。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

是时楚国虽已立比为王,畏灵王复来,又不闻灵王死,故观从谓初王比曰:“不*弃疾,虽得国犹受祸。”王曰:“余不忍。”从曰:“人将忍王。”王不听,乃去。弃疾归。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乙卯夜,弃疾使船人从江上走呼曰:“灵王至矣!”国人震惊。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皙曰:“王至矣!国人将*君,司马将至矣!君蚤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初王及子皙遂自*。丙辰,弃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

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吴以楚乱故,获五率以归。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欲为卜尹,王许之。

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适:通“嫡”。】立,乃望祭群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阴与巴姬【巴姬:共王的宠妾。】埋璧于室内,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灵王肘加之,子比、子皙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身而弑;子比为王十余日,子皙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后。唯独弃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

初,子比自晋归,韩宣子【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晋国大夫。】问叔向曰:“子比其济乎?”对曰:“不就。”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为不就?”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有人无主,二也;有主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子比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通者,可谓无人矣;族尽亲叛,可谓无主矣;无衅【衅:间隙,可乘之机。】而动,可谓无谋矣;为羁终世,可谓无民矣;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矣。王虐而不忌,子比涉五难以弑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方城外属焉。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民无怀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高、国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民从而与之。故文公有国,不亦宜乎?子比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有国!”子比果不终焉,卒立者弃疾,如叔向言也。

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入秦为太子建取妇。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乃曰:“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尚:伍尚,伍子胥兄,伍奢长子。】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伍奢及尚。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城,城郢。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

昭王元年,楚众不说费无忌,以其谗亡太子建,*伍奢子父与郄宛【却宛:即子恶,楚国左尹。】。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诛无忌以说众,众乃喜。

四年,吴三公子奔楚,楚封之以扞吴。五年,吴伐取楚之六、。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

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

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郧公之弟怀曰:“平王*吾父,今我*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弑昭王,乃与王出奔随。吴王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间者,楚尽灭之。”欲*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

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鲍胥请救于秦。秦以车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与秦击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谿,号为堂谿氏。

楚昭王灭唐。九月,归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

十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顿:诸侯国名,姬姓。】,灭胡【胡:诸侯国名,姬姓。】。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庸:怎么。】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广:开,引申为安慰。】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欲弑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叶公: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封于叶。】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灭陈而县之。

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四十二年,楚灭蔡。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

简王元年,北伐灭莒。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声王六年,盗*声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四年,楚伐周。郑*子阳【子阳:姬姓,驷氏,字子阳,郑国相。】。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

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关以距之。十年,魏取我鲁阳。十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

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三十年,秦封卫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而令齐必逐田婴。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齐王:指齐愍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上柱国:楚国官名。】,封上爵执圭。”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

十一年,苏秦约从【从】:通“纵”。】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从长:合纵国的首领。】。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铩羽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门阑:门庭。】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商于之地:商和于两地原为楚国所有,后为秦所占。】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张仪至秦,仰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奈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楚国大臣。】,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郑袖:楚怀王宠妃。】,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之。仪私【私:私交。】于靳尚,靳尚为秦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是岁,秦惠王卒。

二十年,齐愍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樗里疾善乎韩:樗里疾母为韩女。】,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收:集合。】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昭雎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三川:洛河、伊河与黄河的交汇之地。】,赵攻上党,楚攻河外【河外:古人称黄河以南为河内,黄河以北为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二十四年,倍齐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王迎妇。二十五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执事:所役使的人。这是敬语,不敢直称对方,以其所役使之人代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要:要挟。】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愍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市:交易,讨价还价。】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从间道走赵以求归。赵主父【赵主父:即赵武灵王。】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

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乐战:痛快一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

十一年,齐秦各自称为帝;月余,复归帝为王。

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

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鶀雁:小雁。】,罗鸗【罗鸗:野鸟。】,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卫者,青首【青首:绿头野鸭。】也;驺、费、郯、邳者,罗鸗也。外其余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其获非特凫雁之实也。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且魏断二臂,颠越矣;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西结境于赵而北达于燕,三国【三国:齐、赵、燕。】布[生僻字(羽氏)左右结构],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顾:反。】病,则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生僻字]塞,而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可得而一也。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击韩魏,垂头中国,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生僻字(羽氏)左右结构],方三千里,则秦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欲以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楚欲与齐韩联合伐秦,因欲图周。周王赧使武公【武公:周定王曾孙,西周惠公之子。】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输,而南齐以尊楚,臣以为不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大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民。夫有图周之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夫一周为二十晋,公之所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众辱于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公之无百韩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于两周以塞驺鲁之心,交绝于齐,声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无攻之,名为弑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是何也?见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弑君之乱。今韩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仇楚也。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于虎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吞三翮六翼【三翮六翼:指九鼎。司马贞索隐:“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以高世主,非贪而何?《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其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

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十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左徒:楚国官名。此时左徒为黄歇。】侍太子于秦。

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

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秦王赵政:即秦始皇。】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吕不韦卒。九年,秦灭韩。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是岁,秦虏赵王迁。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将军项燕。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于人?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

肃王全文翻译,肃王原文和翻译对照表(2)

译文:

楚国的祖先是颛顼帝高阳。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了称,称生了卷章,卷章生了重黎。重黎担任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功绩很卓,可使光普照天下,帝喾因此赏称他为祝融。共工氏发动叛乱,帝喾派重黎去诛*叛乱者,可是重黎没有*尽叛乱者。帝喾在庚寅日*死了重黎,并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他的职位,也担任火正,并称呼吴回为祝融。

吴回生下陆终。陆终生了六个儿子,这些孩子都是母亲剖腹而生的。其中长子名为昆吾;次子名为参胡;三子名为彭祖;四子名为会人;五子名为曹姓;六子名为季连,季连为芈姓,楚国人是他的后代。昆吾,在夏朝时曾当过侯伯,桀统治时被商汤所灭。彭祖,在商朝时曾做侯伯,在商朝末年被灭掉。季连生下附沮,附沮生下穴熊。季连的后代于中途衰败了,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史书未能记下他们的世系。

文王当政时期,季连的后代有个叫鬻熊的。他像儿子一服侍文王,不过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名叫熊丽。熊丽生下熊狂,熊狂又生下熊绎。

熊绎处在周成王当政时期,成王要提拔文王、王的功臣的后代,因此将熊绎封到楚蛮,并赐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居住在丹阳。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共同事奉周成王。

熊绎生下熊艾,熊艾生下熊<生僻字(黑旦)左右结构>,熊<生僻字(黑旦)左右结构>生下熊胜。熊胜以弟弟熊杨为继承者。熊杨生下熊渠。

熊渠生了三个儿子。在周夷王当政时期,周王室的势力日益衰微,有的诸侯不来朝觐周天子,有的诸侯间相互攻打。熊渠深受长江、汉水一带百姓的拥护,于是起兵讨伐庸、杨粤,一直攻打到鄂。熊渠说:“我位于蛮夷之地,不用与中原各诸侯国的名称谥号相同。”于是立自己的长子熊康为句亶王,次子熊红为鄂王,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全都在长江沿岸楚蛮地方。等到周厉王当政时期,由于厉王凶恶残暴,熊渠畏惧他会讨伐楚国,因此去掉了自己的王号。

熊渠的继承者是熊毋康,毋康去世很早。熊渠去世后,熊渠的次子熊挚红继位。挚红的弟弟*了挚红继位,就是熊延。熊延生了熊勇。

熊勇六年(前842年),周人暴动,攻打厉王,厉王被迫逃奔到彘。熊勇在位十年(前838年)去世,其弟熊严继位。

熊严在位十年(前828年)去世。熊延有四个儿子,长子叫伯霜,二子叫仲雪,三子叫叔堪,小儿子叫季徇。熊严去世后,长子伯霜继位,就是熊霜。

熊霜元年(前827年),周宣王刚刚即位。熊霜在位六年(前822年)去世,他的三个弟弟相互争夺君位。结果仲雪死了;叔堪逃亡,避难于濮地;最小的弟弟季徇继位,就是熊徇。熊徇十六年(前806年),郑公刚被封到郑。二十二年(前800年),熊徇去世,其子熊咢继位。熊咢在位九年(前791年)去世,其子熊仪继位,便是若敖。

若敖二十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死,周都被迫向东迁徙,这一年,秦襄公开始被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前764年),若敖去世,其子熊坎继位,便是孔敖。霄敖在位六年(前758年)去世,其子熊眴继位,就是鼢冒。鼢冒十三年(前745年),晋国开始爆发内乱,因为别都曲沃的缘故。鼢冒在位十七年(前741年)去世。鼢冒的弟弟熊通*了鼢冒的儿子自立为王,就是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前724年),晋国的曲沃庄伯*了宗主国国君晋孝侯。十九年(前722年),郑伯的弟弟段发动叛乱。二十一年(前720年),郑国侵夺了周天子的土地。二十三年(前718年),卫国人*了自己的国君桓公。二十九年(前712年),鲁国人*了自己的国君隐公。三十一年(前710年),宋国的太宰华督*了自己的国君殇公。

三十五年(前706年),楚国攻打随国。随国国君说:“我并没有罪过。”楚王说:“我在蛮夷之地。如今诸侯们纷纷背叛天子,相互侵犯、攻*。我拥有军队,打算借此参与中原的政事,帮我请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随国人帮楚王向周王室请求尊号,周王室不答应,随国人回报了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年),楚王熊通气愤地说:“楚国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可惜去世早。周成王想要提拔我的先公,可是竟然只赏赐了他子男爵位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现在蛮夷部族都已归顺,但周天子仍不给加封爵位,我自称尊号好了!”熊通于是自称为武王,与随国人缔结盟约后才离开。由此开始开垦并占有了基地。

五十一年(前690年),周天子召见随侯,斥责他拥护楚国国君称王。楚武王大怒,以为随侯背叛了自己,于是讨伐随国。武王在行军途中去世,楚国因而退兵。武王的儿子文王熊赀继位,开始将郢作为国都。

文王二年(前688年),楚国攻打申国,途经邓国时,邓人说:“此刻很容易就能抓住楚王。”邓侯没答应。六年(前684年),楚国攻打蔡国,抓住蔡哀侯后回国,很快又把他给放了。楚国强大起来,常常欺凌长江、汉水一带的小国,小国全都害怕楚国。十一年(前679年),开始在诸侯中称霸,楚国也开始强盛起来。

十二年(前678年),楚国攻打邓国,灭掉邓国。十三年(前677年),文王去世,他的儿子熊囏继位,就是庄敖。庄敖五年(前672年),想要*死弟弟熊恽,熊恽逃奔随国,联合随国人一起袭击并*了庄敖而自立为王,就是成王。

成王恽元年(前671年),他刚刚即位,向百姓广施恩德,与诸侯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并派人向周天子进献贡品,天子赐予他胙肉,说:“好好镇抚你们南方夷越之地的动乱,不要侵入中原。”于是楚国领地扩展到方圆千里。

十六年(前656年),齐桓公领兵入侵楚国,到达陉山。楚成王派将军屈完领兵迎战,并和齐桓公订立盟约。齐桓公责备楚国没按规定向周王室进献贡品的罪状,楚成王答应后,齐桓公才撤兵离开了楚国。

十八年(前654年),成王领兵北上攻打许国,许侯袒露上身请罪,楚成王于是把他放了。二十二年(前650年),楚国攻打黄国。二十六年(前646年),楚国攻灭了英国。

三十三年(前639年),宋襄公想要举行盟会,召楚成王参加。楚成王发怒说:“竟敢召我去,我会以好的态度参加盟会的,然后借机攻打羞辱他。”于是出发到达了盂地,果真俘获、侮辱了宋襄公,不过很快又把他送了回去。三十四年(前638年),郑文公南下朝见楚王。楚成王北上讨伐宋国,在泓水击败了宋军,并射伤了宋襄公,宋襄公不久便因箭伤发病而死。

三十五年(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路过楚国,楚成王以招待诸侯的礼节宴请了重耳,并且馈赠他很多礼物,送他前往秦国。

三十九年(前633年),鲁僖公前来请求楚国派兵攻打齐国,楚成王派申侯领兵攻打齐国,并夺取了谷邑,将齐桓公的儿子安置在了谷地。齐桓公的七个儿子全都逃奔到了楚国,楚成王把他们全都封为大夫。楚国灭掉了夔国,原因是夔国没有祭祀祖宗祝融、鬻熊。

夏季,楚国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晋国出兵援救宋国,楚成王撤兵返回。楚国将军子玉请求出战,成王说:“重耳在外逃亡了多年,终于得以返回晋国,这是上天保佑他的结果,其势不可阻挡。”子玉坚决请求继续作战,楚成王于是只留给他少量的军队就离开了。晋国果真在城濮打败了子玉。楚成王一气之下*了子玉。

四十六年(前626年),起初,楚成王想要立商臣当太子,他将此事告诉了令尹子上。子上说:“国君您年轻,而且还有很多宠妾,如果现在立太子将来还可能会罢黜,会使国家发生动乱。楚国立太子常常落在年少的儿子身上。况且商臣的眼睛像毒蜂、声音似豺狼,是个极其残忍的人,不可立为太子。”楚成王没有听从子上的劝告,立商臣为太子。后来又想立儿子职位为太子,因而要废黜太子商臣。商臣只是听到一点儿风声但还未证实,于是告诉他的老师潘崇说:“如何才能得到实情呢?”潘崇说:“宴请成王宠姬江芈,但不要尊敬她。”商臣听从了潘崇的话。江芈发怒说:“国君真该*死你而立职当太子。”商臣对潘崇说:“国君确实要废掉我而改立职。”潘崇问:“您能侍奉公职吗?”商臣说:“不能!”潘崇又问:“您能逃离这里吗?”商臣回答说:“不能。”又问:“您能做*死国君这样的大事吗?”商臣回答说:“能。”冬季十月,商臣率领宫中的护卫兵围攻成王。成王请求吃了熊掌后再*死他,商臣没答应。丁未日,成王上吊自*。商臣篡位,就是楚穆王。

楚穆王即位后,将自己的太子宫赐给了潘崇,让他当太师,执掌国家政事。穆王三年(前623年),楚国灭掉了江国。四年(前622年),灭掉了六国、蓼国。六国与蓼国都是皋陶的后裔。八年(前618年),讨伐陈国。十二年(前614年),楚穆王去世。其子庄王侣即位。

庄王即位已有三年,但从来没有发布过任何号令,整日寻欢作乐,并向国内下令说:“有敢来劝谏的*无赦!”伍举入宫进谏。庄王左手搂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国的少女,坐在歌舞乐人之间。伍举说:“我想让国君猜个谜语。”接着说道:“有只鸟停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只什么鸟呢?”庄王说:“这只鸟三年不飞便罢,如果飞起来就会一飞冲天;不鸣则已,如果鸣叫起来,就会使人大吃一惊。你退下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过了几个月,庄王变得更加荒淫无度了。大夫苏从于是入宫进谏。楚庄王说:“你没听到我的命令吗?”苏从回答说:“*了我而能使您成为贤明的国君,这是我的愿望。”于是楚庄王幡然悔悟,停止了淫乐,开始关心国政,*死了几百名罪人,擢升了数百位有功的大臣,重用良臣伍举、苏从管理政务,楚国人非常高兴。这一年楚国灭掉了庸国。六年(前608年),楚国攻打宋国,获得了五百辆战车。

八年(前606年),楚国攻打陆浑戎,行军至洛,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庄王。楚庄王问王孙满王室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施德政而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说:“你不要倚仗拥有九鼎!只要楚国把刀剑上的刃尖销毁掉就足够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唉!国君难道忘了吗?从前虞、夏朝繁盛时,远方各国都前来朝贡,进贡九州的金属,铸造九鼎,鼎上绘有各种怪异之物的图像,以使民众知道神鬼怪物。夏桀德政败坏,鼎就被迁到了殷朝,殷朝持续了六百年。殷纣王凶恶残酷,鼎便被迁到了周朝。若天子道德美好清明,鼎即使很小也必定会重得移不动;若天子道德奸邪昏乱,鼎再大也必定会轻易被移走。从前,周成王将九鼎放在了郏鄏,占卜说周朝的世系有三十代,可维持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旨意。现在周王室的德政虽然衰败了,但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楚庄王于是退兵返回。

九年(前605年),楚庄王任命若敖氏为宰相。有人向庄王进谗言诬陷若敖氏,若敖氏害怕被诛*,反过来攻*庄王,庄王攻打并灭掉若敖氏的整个家族。十三年(前601年),楚国灭掉了蜀国。

十六年(前598年),楚国攻打陈国,*死了陈国大夫夏征舒。由于夏征舒害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王*死了他。楚国攻破陈国后,将陈改成自己的一个县。楚国群臣为此都来庆贺楚庄王,唯独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不来祝贺。楚庄王问他原因,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得好,牵牛的人径直走到别人家的田地里,田地的主人因此就夺走了牛。牵牛者径直走入别人家的田里的确不对,可是田地的主人却因此而夺走了人家的牛,不是更过分吗?况且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内乱才率领诸侯们攻打它,打着正义的旗号攻打陈国,但却因贪图陈国土地而将其占据变成自己的县,今后您还能如何号令天下呢!”庄王于是恢复了陈国,重立陈国君主。

十七年(前597年)春季,楚庄王率军包围了郑国,三个月便攻下了郑都。楚庄王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袒露上身手牵着羊前来迎接庄王,说:“我不被上天所护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很生气,所以来到我国,这全是我的过错啊。我哪敢不唯命是听!把我流放到南海,或是把我当作奴隶赐给其他诸侯,我全都听从您的安排。如果您没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改过自新侍奉您,这是我的愿望,但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望。在此斗胆向您表白一下我的肺腑之言。”楚国群臣都说:“大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国君能如此谦卑,就一定能很好地任用自己的臣民,怎么能灭掉他呢!”说完,庄王亲自手持军旗,左右指挥军队,率军后退三十里后驻扎下来,并同意与郑国讲和。郑大夫潘尪前来缔结盟约,子良离开郑国来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前来救援郑国,与楚国交战,楚军在黄河岸边打败了晋军,一直追击到衡雍才返回。

二十年(前594年),楚国包围了宋国,因为宋国*了楚国的使者。楚国围攻宋都长达五个月之久,宋国都城中的粮食全都吃没了,人们相互交换儿女来吃,噼开人骨当柴烧。宋国大夫华元出城将城中实情告诉了楚军。庄王说:“是君子啊!”于是退兵离开了。

二十三年(前591年),庄王去世,其子共王审继位。

共王十六年(前575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共王发兵救援郑国。与晋军在鄢陵交战,晋军击败了楚军,并射伤了共王的眼晴。共王召见将军子反。子反嗜好喝酒,他的随从竖阳谷送酒给子反,子反竟喝醉了,没去拜见楚共王。共王大怒,用箭射死了子反,于是撤兵返回了。

三十一年(前560年),共王去世,其子康王招继位。康王在位十五年(前545年)去世,其子员继位,就是郏敖。

楚康王有几个宠爱的弟弟:公子围、子比、子皙、弃疾。郏敖三年(前542年),任命自己的叔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围为令尹,掌管军事。四年(前541年),公子围出使郑国,在半路听说郏敖患病就返回了。十二月己酉日,公子围入宫询问郏敖病情,勒死了郏敖,并*死了郏敖的儿子莫与平夏。公子围派使者到郑国报丧。伍举问使者说:“谁是继承人?”使者回答说:“寡大夫围将即位。”伍举更正说:“共王的儿子公子围最年长。”子比逃奔晋国,公子围继位,就是楚灵王。

楚灵王三年(前538年)六月,楚国派使者告知晋国,想要会见各诸侯。诸侯们都到楚国的申邑会见楚灵王。伍举说:“从前夏启有钧台的宴飨,商汤有景亳的册命,周武王有盟津的誓师,周成王有岐阳的狩猎,周康王有宫的朝觐,周穆王有涂山的聚会,齐桓公有召陵的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的盟会,国君打算用哪种礼仪呢?”灵王说:“用齐桓公的。”当时郑国大夫在场,于是晋、宋、鲁、卫都没有前去赴会。灵王会盟诸侯后,面带骄色。伍举说:“夏桀因为举行有仍的盟会,有缗氏背叛了他。商纣王因为举行黎山的盟会,东夷族背叛了他。周幽王由于举行太室的盟会,戎人、翟人全都反叛了他。您要慎重考虑一下后果啊!”

七月,楚国率领诸侯联军攻打吴国,包围了朱方。八月,攻克朱方,囚禁了庆封,灭掉庆封的家族。楚灵王拿庆封示众说:“不要效仿齐国庆封*害自己的国君并欺辱自己的幼君,挟制众大夫与自己缔结盟约。”庆封反过来讥笑楚灵王说:“不要像楚共王的庶子公子围一样*害自己国君兄长的儿子员,而代替员即位!”灵王于是派人立即*死了庆封。

七年(前534年),灵王修筑了章华台,下令收容逃亡之人。

八年(前533年),楚灵王派公子弃疾领兵攻灭了陈国。十年(前531年),楚灵王召见蔡侯,将蔡侯灌醉后*掉。辛弃疾平定了蔡国,封弃疾为陈蔡公。

十一年(前530年),楚灵王攻伐徐国来恐吓吴国。楚灵王停留在干溪等待战争的结果。灵王说:“齐、晋、鲁、卫,他们受封时全都接受了宝器,唯有我楚国没有。现在我派使者到周都要求把九鼎作为分封楚国的宝器,周王室能给我吗?”大夫析父回答说:“会给大王的!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在遥远偏僻的荆山,乘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衫,居住在荒郊野岭之地,跋山涉水前来侍奉天子,时只有桃木弓、棘枝箭可进贡给周王室。齐国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君以及鲁君、卫君,是周王的同母弟弟:楚君因此没有得到分赐的宝器而他们却都有。周王室如今与这四个国家都服侍国君您,会对您唯命是从,怎敢吝惜九鼎呢?”灵王说:“从前我的祖先伯父昆吾居住在旧许,如今郑国人贪婪图那里的田地,不给我,如今我去求取那块地,郑国人会给我吗?”析父回答说:“周王室都不敢吝惜九鼎,郑国又岂敢吝惜旧许那块田呢?”灵王又说:“从前诸侯们都疏远我国而敬畏晋国,如今在陈、蔡、不羹大修城池,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现在会敬畏我吗?”析父回答说:“敬畏啊!”灵王高兴地说:“析父善于谈论古事啊!”

十二年(前529年)春季,楚灵王在干溪游乐,不愿离开。百姓深受徭役之苦。起初,灵王与诸侯在申地会师时,曾经欺侮了越国大夫常寿过,*了蔡国大夫观起。观起的儿子观从逃亡到吴国,就劝吴王攻打楚国,并离间越国大夫常寿过与越国的关系,使他发动叛乱,当吴国的间谍。观从派人假称公子弃疾的命令从晋国召回了公子比,到达蔡国,打算与吴国、越国军队攻打蔡国。让公子比与弃疾见面,在邓地与弃疾缔结了盟约。于是,观从入宫*死了灵王的太子禄,拥护子比为楚王,公子子皙担任令尹,弃疾担任司马。首先清除王宫,之后观从又率军来到干溪,向楚军将士发令说:“楚国有新的君王了。先回到国都的,会保留他们的爵位、封邑、田地、住屋。后返回的一律迁出国都。”楚军纷纷溃散,离开灵王返回了国都。

灵王听说太子禄被人*死了,便从车上摔了下来,说:“人们疼爱儿子也都像我这样吗?”侍者说:“甚至还要超过您。”灵王说:“我*别人的儿子*得太多了,能不落到这样的下场吗?”右尹说:“请您到国都郊外服从国人的决定吧。”灵王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右尹说:“暂且去大县躲避一下,然后再请求诸侯出兵。”灵王说:“大仙与诸侯们全都背弃我了。”右尹又说:“暂且投奔诸侯听从大国的意见吧。”灵王说:“大福不会再次降临了,那样只会自讨屈辱罢了。”于是楚灵王乘船想进入鄢城。右尹猜度灵王不会采用自己的计谋,害怕与灵王一起被*,因此也离开灵王逃走了。

灵王于是独自徘徊在山里,乡野山民都不敢收容他。灵王在途中遇到了原来宫里的鋗人,对鋗人说:“帮我找点儿食物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鋗人说:“新即位的君王下令说,有谁敢给您食物,跟从与您一起逃亡的,罪名牵连到三族,况且这里也没有食物可寻。”灵王便枕着鋗人的大腿躺下睡着了。鋗人用土块来取代自己被灵公枕着的大腿,逃走了。灵王睡醒后没有见到鋗人,已经饿得无法站起来了。芋地的地方官申无宇的儿子申亥说:“我的父亲曾两次违犯王法,灵王都没有*他,没有比这样的恩德更大的了!”于是他到处寻求灵王,在厘泽遇见了饥饿的灵王,请灵王来到自己的家里。夏季五月癸丑日,灵王死在了申亥家,申亥让两个女子陪葬,一起安葬了他们。

这时候楚国虽然已经拥立公子比为楚王,可是担心灵王会重新回来,又没有听到灵王的死讯,因此观从就对刚即位的公子比说:“如果不*掉弃疾,虽然您拥有了整个国家但还是会遭受祸乱。”子比说:“我不忍心*他。”观从说:“可是别人会忍心*你的。”子比没有听从观从的话,观从于是离开了楚国。弃疾回到了国都。百姓每天夜里都十分惊慌,说:“灵王入城了。”乙卯日夜,弃疾派船夫在长江岸边边跑边呼喊说:“灵王到了!”城中百姓越发惊恐。弃疾又派曼成然告诉刚即位的子比以及令尹子皙说:“灵王到了!城中的百姓会*死你们,司马弃疾也将要到了!国君您早点替自己想办法吧,不要自取屈辱。众人的怒气如同水火,是没法救的。”子比和子皙于是自*了。丙辰日,弃疾自立为楚王,改名叫熊居,就是楚平王。

平王用欺诈的手段*死了两位楚王后自己即位,他害怕国人和诸侯会反叛自己,于是就对百姓广施恩惠。归还了陈、蔡两国的土地,立他们的后代为君,就像从前一样,同时归还了所侵占的郑国的土地。抚恤慰问国中百姓,修明政法教令。吴国因楚国爆发内乱的缘故,俘获了楚国的五位将军,而后又把他们送了回来。平王对观从说:“会满足任何你想要的。”观从说想当卜尹,平王于是答应了他。

肃王全文翻译,肃王原文和翻译对照表(3)

起初,楚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但却没有嫡长子可立,就想祭祀山川群神,请求神灵来决定谁当继承人,让他掌管国家,于是共王暗中与巴姬将一块玉璧埋在祖庙中,让五位公子斋戒后来到祖庙。康王跨过玉璧,灵王的手肘放在了玉璧上,子比与子皙全都远离玉璧。平王幼小,由人抱着上前跪拜,刚好压在璧玉的襻上。所以,康王凭借年长即位了,到他的儿子便失去了君位;公子围做了灵王,结果被人*死;子比只当了十几天的国君,子皙未能即位,又与子比一起被*。这四个公子全都没有后代,只有弃疾最后继位,为楚平王,终于延续了楚国的祭祀,这完全符合神灵的预示。

起初,子比从晋国回到楚国,晋国的韩宣子问叔向说:“子比能成就功业吗?”叔向回答说:“不能成功。”韩宣子说:“楚国人与子比共同憎恶楚灵王而相互需求,就如同商人做买卖一样,为什么会不成功呢?”叔向回答说:“没有人与子比有共同的爱好,谁又与他有共同的仇恨呢?取得国家有五个难点:有君主的宠但没有辅政的贤才,这是第一难;身边有贤才但国内却没有靠山,是第二难;拥有靠山却没有谋略,是第三难;有谋略却没有民众拥护,是第四难;有民众拥护却没有德行,是第五难。子比在晋国住了十三年,他在晋国、楚国的随从没听说有通达之人,可以说他身边没有辅政的贤才了;族人尽失,亲人反叛,可以说他没有靠山了;没有可乘之机却轻率地采取行动,可以说他没有谋略;终生逃亡在外,可以说他没有民众的拥护了;逃亡在外却没有人想念他,可以说他没德行了。楚灵王暴虐而无所畏忌,子比兼具五难却敢*掉国君,谁能帮他成就功业呢?能够拥有楚国的,也许会是弃疾吧?弃疾统领陈、蔡两地,方城之外也属于他。他统治的地区没发生过暴虐邪恶的事情,盗贼全都隐藏了起来,他从不因个人的*而去违逆民心,所以百姓对他没有怨恨之心。祖先神灵护佑他,国内的民众信赖他。芈氏发生动乱,必定会由幼子继位,这是楚国的惯例。子比的官位,只是右尹罢了;论他的权贵宠幸,只是个庶子而已;按照神灵的符命,他又远离玉璧;百姓都不怀念他,他将凭借什么继位呢?”韩宣子说:“齐桓公与晋文公不也是这样吗?”叔向回答说:“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深受厘公的宠爱。身边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等贤人辅佐,有莒国、卫国等外部靠山,有高氏、国氏等内部靠山。齐桓公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对百姓广施恩惠却从不知疲倦。他能拥有齐国,不也应该吗?昔日我们的晋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深受晋献公宠爱。晋文公喜欢学习,不知疲倦。年仅十七岁,身边就拥有五位贤才了,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作为心腹,有魏犨、贾佗作为左膀右臂,有齐国、宋国、秦国以及楚国为外部靠山,有栾氏、郄氏、狐氏、先氏等内部靠山。文公在外逃亡了十九年,返国的志向非常坚定。晋惠公、晋怀公背弃民众,百姓全都愿意归顺于文公。所以文公拥有国家,不也应该吗?子比对百姓没有施与恩惠,又没有外援,离开晋国时,晋国人没有护送他;回到楚国,楚国人没有迎接他。他怎么能享有国家呢!”子比果然继位不久就被*了,最后继位的是弃疾,正如叔向所说。

楚平王二年(前527年),派费无忌前往秦国为太子建迎娶妻子。这个秦国女子很美,跟随费无忌前来楚国,还未到楚都,费无忌先赶了回来,对平王说:“那个秦国女子十分貌美,您可以自己留下,为太子另寻一位。”平王听从了费无忌的话,终于自己娶了那个秦国女子,生下了熊珍。给太子娶了另外的女子。当时伍奢担任太子太傅,费无忌担任少傅。费无忌不受太子宠信,所以常向平王进谗言诬陷太子建。太子建当时十五岁,他的母亲是蔡国女子,不受平王宠爱,平王逐渐疏远了太子建。

六年(前523年),平王派太子建到城父居住,戍守边疆。费无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进谗言诽谤太子建说:“自从我将秦国女子送入您的宫中,太子就怨恨我,也不可能对您没有怨恨,大王您需要做好防范啊。况且太子住在城父,独揽兵权,对外广结各路诸侯,而且时刻想攻入国都。”平王召来太子的太傅伍奢加以斥责。伍奢知道这是费无忌在进谗言,就说:“大王您怎么能听信小人的话而疏远自己的亲骨肉呢?”费无忌对平王说:“如今不制裁伍奢的话,将来会后悔的。”于是平王就囚禁了伍奢。又命令司马奋扬去召见太子建,想要*了太子。太子听说后,出逃投奔宋国。

费无忌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死他们将会是楚国的灾祸。何不以赦免他们父亲为条件召见他们,他们一定会来。”于是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能召来你的两个儿子就让你活命,否则将*死你。”伍奢说:“伍尚能来,伍胥不能来。”平王问:“为什么呢?”伍奢说:“伍尚为人,刚正不阿,敢舍身守节,慈爱孝顺又仁义,如果听说回到楚国就能够免除父亲的死罪,他一定会回来,丝毫不会顾惜自己的安危。伍胥为人,聪明而且深谋远虑,勇敢且喜功,他知道回来一定会被*死,所以一定不会回来。然而日后成为楚国后患的肯定是这个儿子。”于是平王派人去召见他们,说:“如果你们能回来,我就免除你们父亲的死罪。”伍尚对伍胥说:“听说父亲因此能够免死却没人前去,是不孝;父亲被*却没人报仇,是无谋略;根据能力来担任事情,是有智慧。你快走吧,我将回去送死。”伍尚于是回到了楚国。伍胥拿着弓箭,出来会见使者,说:“父亲有罪,召见他的儿子做什么呢?”说完,拉弓射向使者,使者掉头就逃,伍胥于是出逃投奔了吴国。伍奢听说后,说:“伍胥逃跑了,楚国危险了。”楚平王便*死了伍奢以及伍尚。

十年(前519年),楚国太子建的母亲居住在居巢,暗中勾结吴国人。吴王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打败了陈国和蔡国,得到太子建的母亲后返回。楚国惧怕,加固了郢都。起初,吴国的边邑卑梁与楚国的边邑钟离有两个小孩相互争抢桑叶,两家人因此发怒并互相攻打,钟离人灭掉了卑梁人。卑梁大夫大怒,派军队攻打钟离邑。楚王听说后很生气,派兵攻灭了卑梁邑。吴王听说后很生气,也派出军队,让公子光以太子建母亲家在楚国为由而攻伐楚国,于是攻灭了钟离和居巢。楚国于是很畏惧,因而加固了郢都。

十三年(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将军子常说:“太子珍年纪还小,况且他的母亲就是前太子建原本应娶的。”打算拥立令尹子西。子西,是楚平王庶出的弟弟,有仁义。子西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度,改立其他人就会发生动乱,谈论这种事就会招致*身之祸。”于是拥立太子珍为君王,就是楚昭王。

昭王元年(前515年),楚国众臣都不喜欢费无忌,因为他进谗言而使太子建被迫逃亡,还*了伍奢父子和郄宛。郄宛的同宗伯氏的儿子嚭和子胥都逃到了吴国,吴军多次入侵楚国,楚国人因此更加怨恨费无忌。楚国令尹子常*了费无忌以取悦众臣,众臣这才高兴。

四年(前512年),吴国的三位公子逃奔到了楚国,楚昭王封赏了他们,让他们抵抗吴国。五年(前511年),吴国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六、两地。七年(前509年),楚国派子常攻打吴国,吴军在豫章打败了楚军。

十年(前506年)冬季,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两国军队一起攻打楚国,楚军大败,吴军于是攻入郢都,掘开楚平王墓凌辱了平王的尸体,这是由于伍子胥的缘故。吴军前来,楚昭王派子常领兵迎击,两军隔着汉水布阵。吴军打败了子常,子常被迫逃奔到郑国。楚军逃走,吴军乘胜追击,交战了五次,一直追到郢都。己卯日,楚昭王出城逃走。庚辰日,吴军进入郢都。

楚昭王逃亡到云梦。云梦人不知道他是昭王,用箭射伤了他。昭王又逃到郧国。郧公的弟弟斗怀说:“楚平王*了我们的父亲,如今我要*了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劝阻了斗怀,但仍担心他会*死昭王,于是就与昭王一起逃奔到了随国。吴王听说昭王逃往随国,即刻率军攻打随国,对随国人说:“周王室的子孙中被分封到长江、汉水一带的,全被楚国灭掉了。”随国人准备*死昭王。昭王的随从子綦于是便把昭王藏了起来,称自己便是昭王,对随国人说:“把我交给吴国吧。”随国人对把昭王送给吴国这件事进行了占卜,结果是不吉利,于是向吴王谢罪说:“昭王已经逃走了,不在随国了。”吴王要求进入随都自己搜查一下,随国人没有答应,吴军也就退兵离去了。

昭王逃离郢都时,派申鲍胥向秦国求援。秦国派五百辆战车援救楚国,楚国也聚集残余的士兵,与秦军一起反击吴国。十一年(前505年)六月,在稷地打败了吴军。正好吴王的弟弟夫概看见吴王的军队被打败,就逃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闾听说后,立刻领兵离开了楚国,回国讨伐夫概。夫概战败,逃奔到楚国,楚国把他封在堂谿,号称堂谿氏。

楚昭王灭掉了唐国。九月,昭王重新回到了郢都。十二年(前504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攻取了番。楚王很恐惧,逃离了郢都,并往北将都城迁到了鄀。

十六年(前500年),孔子在鲁定公与于夹谷相会时担任傧相。二十年(前496年),楚国灭掉了顿国与胡国。二十一年(前495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越王句践用箭射伤了吴王,吴王随即去世了。吴国从此仇恨越国而不再向西攻伐楚国了。

二十七年(前489年)春季,吴国讨伐陈国,楚昭王派兵援救陈国,在城父驻军。十月,昭王在军中生病,天空出现了像鸟一样的红色云霞,围绕着太阳飞。昭王问周太史,太史说:“这对楚王有危害,然而可以把这灾难转移到将相身上。”将相听说后,就向神祈祷,请求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昭王受难。昭王说:“将相,是我的手足,如今将灾难转移给将相,怎么能算是灾难离开我了呢?”昭王没有听从。占卜后知道是黄河在作祟,大夫们请求向黄河祈祷。昭王说:“自从我的先王受封以来,遥祭的山川河神一直都是长江与汉水,而我们没有得罪过黄河神。”昭王没有允许大夫们向黄河祈祷。孔子在陈国,听到了昭王说的这番话,说:“楚昭王真是通晓大义啊。他没有失去国家,是应该的啊!”

昭王病危,于是召见各位公子大夫说:“我没有才能,再次使楚军蒙受屈辱,如今竟然能够享受天年而寿终正寝,这是我的幸运。”昭王要把王位让给自己的大弟弟公子申,公子申没有答应。又要让给二弟公子结,公子结也没有答应。于是又把王位让给三弟公子闾,公子闾推辞了五次,才答应当楚王。楚军将要同吴军作战,庚寅日,昭王在军中去世。子闾说:“昭王病危时,舍弃自己的儿子而把王位让给群臣,我之所以答应当楚王,是为了安慰昭王。如今昭王去世了,我怎敢忘了他的一片好心呢?”于是就与子西、子綦商讨,偷偷派出军队封锁道路,迎接昭王与越国女子所生的儿子章而拥立他,就是惠王。之后撤兵回国,安葬了昭王。

惠王二年(前487年),子西从吴国召回了平王太子建的儿子胜,任命他为巢县大夫,号称白公。白公喜好兵事而且能礼贤下士,想要为父亲报仇。六年(前483年),白公请求令尹子西发兵攻打郑国。起初,白公的父亲太子建逃亡到郑国,郑国*了太子建,白公被迫逃亡到吴国,后来子西又将他召回楚国,白公因此怨恨郑国,想要攻打郑国。子西虽然答应了却没有派兵给他。八年(前481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子西营救郑国,成功解救郑国后,子西收受了郑国的贿赂便离开了。白公胜大怒,立刻就与敢死的勇勐将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袭击并*死了令尹子西和子綦,乘机劫持了惠王,将惠王囚禁在高府,准备*死他。惠王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宫中。白公自立为楚王。一个多月后,正好叶公前来援救楚国,楚惠王的随从们与叶公共同攻打白公,*死了他。惠王于是恢复了王位。这一年,楚国灭掉了陈国,并将陈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

十三年(前476年),吴王夫差的势力很强盛,凌驾于齐国、晋国之上,前来攻打楚国。十六年(前473年),越国灭掉了吴国。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国灭掉了蔡国。四十四年(前445年),楚国灭掉了杞国。楚国与秦国讲和。当时越国虽已灭掉吴国,但没能占领长江、淮河以北的地区;楚国向东部侵占,国土扩展到了泗水流域。

五十七年(前432年),惠王去世,其子简王中继位。

简王元年(前431年),派军队北伐灭掉莒国。八年(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正式受封开始成为诸侯。

二十四年(前408年),简王去世,其子声王当继位。声王于六年(前402年)被强盗*死,其子悼王熊疑继位。悼王二年(前400年),韩、赵、魏三国军队前来攻打楚国,打到成丘才撤兵返回。四年(前398年),楚国攻打周王室。郑国*了相国子阳。九年(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攻取了负黍。十一年(前391年),韩、赵、魏三国军队攻打楚国,在大梁、榆关打败了楚军。楚国用厚利贿赂了秦国,与秦媾和。二十一年(前381年),悼王去世,其子肃王臧继位。

肃王四年(前377年),蜀国攻打楚国,攻取了兹方。于是楚国修建扞关来抵御蜀军。十年(前371年),魏国攻取了楚国的鲁阳。十一年(前370年),肃王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便立他的弟弟熊良夫为王,便是宣王。

宣王六年(前364年),周天子向秦献公表示祝贺。秦又开始强盛起来,同时韩、赵、魏三国也日益强大,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实力尤为强大。三十年(前340年),秦国把商地封给了卫鞅,并南下侵犯楚国。这一年,宣王去世,其子威王熊商继位。

威王六年(前334年),周显王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赐给了秦惠王。

七年(前333年),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瞒楚国,楚威王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并强令齐国必须把田婴驱逐出国。田婴很恐慌,张丑骗楚王说:“楚王您之所以在徐州会战胜齐军,是因为齐军没有任用田盼子。田盼子,对齐国有功,百姓们全都愿意为他所用。田婴没有做到知人善任而任用了申纪。申纪,大臣们不亲附他,百姓也不愿为他效力,因此楚王您才会取胜。如今您想要齐国驱逐田婴,田婴如果被驱逐,齐王一定会重用田盼子。齐王就会重新整顿军队,再次与您交战,这必定会给您带来不利。”楚威王因此不再让齐国驱逐田婴了。

十一年(前329年),威王去世,其子怀王熊槐继位。魏国听说楚国正在办丧事,于是攻打楚国,攻取了陉山。

怀王元年(前328年),张仪开始担任秦惠王的国相。四年(前325年),秦惠王开始称王。

六年(前323年),楚国派柱国昭阳领兵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了魏军,攻取了魏国的八个城邑。之后又转移军队攻打齐国,齐王很忧虑。恰好陈轸为秦国出使齐国,齐王问:“如何对付楚军呢?”陈轸说:“大王不用担心,请让我去说服他们撤兵。”陈轸于是来楚军军营会见了昭阳,说:“我想听听楚国的法令,攻破敌军并*死敌将的有功之人,会得到什么赏赐?”昭阳说:“会授予他上柱国的官职,并赐给他最高爵位的执圭。”陈轸说:“还有比这些更好的赏赐吗?”昭阳说:“授予令尹的官职。”陈轸说:“如今您已官至令尹,这是楚国最高的官衔了。请允许我做个比喻。有人留给他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相互议论说:‘几个人一起喝这杯酒,还不够每人喝一口呢,就请每个人在地上画条蛇,谁先画完就可以独自喝这杯酒。’一个人说:‘我的蛇最先画成了。’举起酒杯起身又说:‘我还有时间能给蛇画上脚。’等他给蛇画好脚时,后画好蛇的人把他的酒夺了过来并一饮而尽,说:‘蛇原本没有脚,如今你给它画了脚,那就不是蛇了。’如今您身为楚相,攻破敌军并*死了敌将,功劳没有比这还大的了,可是官衔与爵位已经不可能再升了。现在您又转移军队要攻打齐国,如果获胜,您的官衔和爵位也不会超过现在的令尹一职;如果没能获胜,您将会殉职并被削夺爵位,还会给楚国造成损失:这就成了画蛇添足。不如率军离开而对齐布施恩德,这是保持最高官职爵位的最好办法啊!”昭阳说:“很好!”于是领兵离开了齐国。

燕、韩两国国君开始称王。秦国派张仪与楚、齐、魏相会,在啮桑缔结盟约。

十一年(前318年),苏秦与山东六国约定合纵,共同攻打秦国,楚怀王担任合纵各国的首领。联军到达函谷关,秦国出兵迎击六国联军,联军全都退了回来,唯独齐军最后一个撤退。十二年(前317年),齐愍王打败了赵、魏联军,秦军也打败了韩军,与齐国争当霸主。

十六年(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可是楚国与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对此很担忧,于是扬言罢免张仪的相国官职,派张仪南下去见楚王,张仪对楚王说:“秦王最喜欢的人就是大王您,张仪我最想为大王您担任看门的小厮。秦王最痛恨的人就是齐王,我最厌恶的人也是齐王。但是大王您却与齐王的关系很好,因此秦王没办法服侍您,这时张仪我也不能当您的看门小厮了。大王若能为我闭上关口而与齐国断绝来往,如今您就可以派使者跟我西去取回秦国曾占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于之地,这样就能削弱齐国的势力了。如此,您就可以北面削弱齐国,西面对秦施有恩德,得到商于作为自己的财富,这样一个计策可使您获得三大好处。”怀王非常高兴,于是就把相印交给了张仪,每日都为他安排酒宴,扬言说“我又得到了商于之地”。大臣们都来祝贺怀王,只有陈轸很难过。怀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您,是因为您与齐王关系密切。如今商于之地还没到手,您就先与齐国断绝了来往,这样楚国就孤立无援了。秦国又怎么会看重孤立的国家呢,一定会轻视楚国的。况且先让秦国交出商于之地,之后我们再答应秦国与齐国断交,那么秦国的计谋就不能得逞了。如果我们先与齐国断交,之后再去索求商于之地,那我们肯定会被张仪欺骗。被张仪欺骗,大王您必会憎恨他。憎恨张仪,就等于西面惹发了秦国的祸患,北面断绝了与齐国的交往。西面有秦国的忧患,北面又与齐国断绝了交往,那么这两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我国。我因此而悲哀。”楚怀王不听陈轸的劝阻,就派一位将军随张仪西去秦国接受商于之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喝醉从车上摔了下来,借口生病而三个月没有走出家门,楚国因此而无法得到商于之地。楚王说:“难道张仪嫌我与齐国的断交还不够彻底吗?”于是就派勇士宋遗北上去侮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断楚国的信符而联合秦国。秦、齐两国联合后,张仪才起身上朝,对楚国将军说:“你为什么还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有六里广阔。”楚国将军说:“我所接受的使命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啊。”他即刻返回楚国向怀王汇报。怀王勃然大怒,想要起兵攻打秦国。陈轸又说:“攻打秦国不是好计策。不如借此机会送给秦国一座名城,与秦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这里丢失的,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尚且可以保全。如今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绝了来往,而又要追究秦国的欺诈之罪,这是我们自己在让秦齐两国联合起来并引来天下的军队,楚国必然会大受损伤。”楚怀王不听,于是拒绝与秦国媾和,派兵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楚军。

十七年(前312年)春季,楚军与秦军在丹阳交战,秦军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了八万楚兵,虏获了楚国大将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于是攻取了汉中的各郡县。楚怀王勃然大怒,于是举倾国之兵再一次攻打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秦军把楚军打得大败。韩国和魏国听说楚国正处于困境,于是派军队南下攻打楚国,一直打到邓。楚怀王听说后,就率军返回楚国了。

十八年(前311年),秦国派使者前往楚国缔约,又想与楚国和好,答应把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从而与楚国和解。楚怀王说:“情愿得到张仪,不想得到土地。”张仪听说后,向秦王请求出使楚国。秦王说:“楚王得到你才肯甘心,怎么办?”张仪说:“我与楚王身边的大臣靳尚很要好,靳尚又很会巴结楚王的宠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况且我从前出使楚国时背弃了给楚商于之地的约定,如今秦楚两国大战,结下了仇恨,我不当面向楚怀王谢罪的话是无法解除仇恨的。况且有大王您在,楚国应该不敢把我怎么样。如果*死我能有利于秦国,正是我的心愿。”张仪于是去了楚国。

张仪来到楚都后,怀王没有见他,就把他囚禁了起来,想要*死他。张仪私下与靳尚交好,靳尚替他向怀王求情说:“囚禁张仪,秦王一定会发怒。天下诸侯见楚国没有了秦国的支持,一定会轻视大王您的。”靳尚又对楚怀王的夫人郑袖说:“秦王十分喜爱张仪,可是大王却要*死他,如今秦王将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还会送给大王很多美人,将秦国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送给大王作侍女。大王很看重土地,秦国美女也一定会得到大王的宠爱,那么夫人必定会受到排斥了。夫人不如在大王面前说点好话而放了张仪。”郑袖终于在楚怀王面前替张仪说了好话,楚怀王因而释放了张仪。张仪被释放后,怀王又很热情地款待了他,张仪趁机劝说楚王背弃合纵盟约,而与秦国联合起来,缔结婚姻。张仪离去后,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向怀王进谏说:“为何不*死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张仪,没有追上。这一年,秦惠王去世。

二十年(前309年),齐愍王想要成为合纵的首领,憎恨楚国与秦国联合,于是派使者送信给楚怀王说:“我担心楚王并不在乎尊严和名声。如今秦惠王已死,武王继位,张仪逃到魏国,樗里疾和公孙衍受到重用,然而楚国仍在侍奉秦国。樗里疾与韩国亲善,而公孙衍与魏国亲善;楚国一定要侍奉秦国的话,韩国和魏国就会恐慌,一定会借助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人的力量向秦国求合,那么燕、赵两国也应该会侍奉秦国。四国争相侍奉秦国,那么楚国就等于是秦国的一个郡县了。楚王为什么不与我同心协力一起集合韩、魏、燕、赵四国,与他们合纵结盟从而尊奉周王室,以便休兵养民,号令天下呢?到那时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您的,您的功名也就成了。那时楚王再率领诸侯一起攻打秦国,一定能攻破秦国。您就可以夺取武关、蜀、汉的土地,拥有吴国、越国的财富,并独享江海鱼盐的利益,韩国、魏国会把上党割让给您,西边接近函谷关,那么楚国的势力会比现在强百万倍。况且大王您曾被张仪欺骗,丧失了汉中的土地,在蓝田被打败,天下没有人不为大王您心怀怨怒的。如今您还要带头侍奉秦国!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

楚怀王已经打算与秦国和好,见到齐王的书信后,又迟疑不决,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商讨。大臣们有的主张与秦国和好,有的主张听从齐王的意见。昭雎说:“大王虽然向东夺取了越国的土地,但是不足以洗刷掉耻辱;一定要从秦国取得土地,才足以在诸侯中洗刷耻辱。大王不如与齐国、韩国深交来抬高樗里疾的权位,这样的话,您就能依靠韩国、齐国的力量取得土地了。秦国在宜阳攻破了韩国,然而韩国还侍奉秦国,这是因为韩国先王的坟墓在平阳,而秦国的武遂距离平阳仅有七十里,所以韩国特别害怕秦国。不然,秦国进攻三川,赵国进攻上党,楚国攻打黄河以北地区,韩国必定会灭亡。楚国即使援救韩国,也不能使韩国免遭灭亡,然而能保存韩国的只有楚国了。如果韩国从秦国夺回武遂,从此可以凭借黄河、西山当屏障,没有哪个国家比楚国给它的恩惠厚重,所以我认为韩国一定会尽力侍奉大王您。齐国信任韩国的原因是韩国公子眛担任齐国的国相。韩国从秦国手里夺回武遂以后,大王更加好好地善待韩国,使得能用齐国、韩国的力量加强樗里疾的权位,樗里疾得到齐国、韩国的大力支持,秦王就不敢抛弃他了。如今樗里疾又能得到楚国的大力支持,他一定会劝说秦王,归还所占领的楚国的土地。”于是怀王听从了昭雎的话,最终没有联合秦国,而是联合齐国并交好韩国。

二十四年(前305年),楚怀王背叛齐国而联合秦国。秦昭王刚刚即位,就用厚礼贿赂了楚国。楚国前往秦国迎娶女子。二十五年(前304年),怀王进入秦国与秦昭王盟会,在黄棘订立了盟约。秦王将上庸之地还给了楚国。二十六年(前303年),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与秦国联合,三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派太子到秦国当人质以请求援救。秦国于是便派客卿通领兵援救楚国,三国联军这才撤兵离开楚国。

二十七年(前302年),秦国有位大夫因为私事与楚太子发生了争斗,楚太子*了秦国大夫后逃回楚国。二十八年(前301年),秦国便与齐国、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死楚国将军唐眛,攻取楚国的重丘后离开。二十九年(前300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兵死了两万多人,将军景缺也被*死了。怀王恐惧,于是派太子到齐国当人质以求得和解。三十年(前299年),秦国又来攻打楚国,攻取了八座城池。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信说:“起初我与您结拜为兄弟,在黄棘缔结了盟约,楚国太派子充当人质,关系非常融洽。可是太子凌辱*死我的重臣,没有道歉就逃跑了,我的确是太愤怒了,于是派军队侵犯了您的边境。如今我听说您派太子到齐国当人质以求和。我国与楚国接壤,原本还结为婚姻,相互交往亲了很长时间了。如今秦楚关系不和,就无法号令诸侯。我想与您在武关会面,当面缔结盟约后再离去,这是我的心愿。我冒昧地告知您手下的办事人员。”楚怀王看完秦王的信后,十分忧虑。想要前去赴约,又害怕被骗;不去的话,又害怕秦王会生气。昭雎说:“大王不要去,派军队加强防守即可。秦王犹如虎狼,不可以相信他,他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怀王的儿子子兰劝说怀王前去赴约,说:“怎么能断绝与秦王的友好来往呢?”于是怀王前往武关会见秦昭王。秦昭王派一位将军埋伏在武关,谎称是秦王。楚怀王到达后,就关闭了武关,那个假“秦王”于是带领楚怀王向西行至咸阳,让他在章台朝见了秦王,秦王像对待附属国的臣子一样招待怀王,不采用平等的礼节。楚怀王勃然大怒,后悔没听从昭雎的话。秦王借机扣押了楚怀王,要挟他把巫郡、黔中郡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想要订立盟约,而秦王想先得到土地。楚怀王生气地说:“秦国欺骗我,又强迫我割让土地!”没有再答应秦王。秦王因此扣留了楚怀王。

楚国的大臣们十分忧虑,于是商讨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秦王以此要挟楚国割地,可是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秦两国联合起来,那么楚国就会亡国了。”于是大臣们打算拥立楚怀王在国都的儿子为王。昭雎说:“君王和太子同时被困于诸侯国,如今又违背君王的命令拥立庶子为王,这不合适。”于是派使者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世了,齐愍王对国相说:“不如扣留太子以便索取楚国的淮北地区。”国相说:“不可以,如郢都中立了新王,这样我们便留着无用的人质而在天下人面前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有人说:“不是这样的。如果郢都中立了新王,正好借此机会与新王做个交易说‘把淮北地区给我们,我们就替您*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将与秦、韩、魏三国共同拥立太子’,这样就一定能得到淮北地区了。”齐王最终采用了国相的计策而送回了楚国太子。太子横返回楚国国都后,被立为君王,便是顷襄王。楚人于是告诉秦国说:“仰赖社稷神灵的护佑,我国有新王了。”

顷襄王横元年(前298年),秦国要挟怀王却未能得到土地,楚国拥立新王对付秦国,秦昭王大怒,派兵从武关出发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了五万楚兵,秦国得到了析邑等十五座城才撤兵离开。二年(前297年),楚怀王逃跑了,秦人发觉后,立即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很害怕,于是从小路逃到了赵国以求回楚。赵主父在代郡,其子惠王刚刚即位,代行王权。惠王害怕得罪秦国,不敢收容楚怀王。楚王打算逃到魏国,这时秦兵追了上来,楚怀王被迫与秦国使者再次回到秦国。怀王随之生病了。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在秦国去世。秦国将怀王的灵柩送回了楚国。楚国人都怜惜怀王,如同悲悼自己的亲戚一样。各国诸侯因此认为秦国不讲仁义。秦楚两国断绝了来往。

六年(前293年),秦国派遣白起讨伐韩国,在伊阙取得大胜,*死二十四万韩兵。秦王给楚王写信说:“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将要率领诸侯军队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能整顿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仗。”楚顷襄王十分忧虑,想再次与秦国媾和。七年(前292年),楚国到秦国迎娶女子,秦楚再次和好。

十一年(前288年),齐王、秦王各自称帝;一个月之后,舍弃帝号恢复称王。

十四年(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友好会面,缔结了亲善合约。十五年(前284年),楚顷襄王与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一起讨伐齐国,夺取了淮北地区。十六年(前283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鄢友好会面。这一年秋季,又与秦昭王在穰会面。

十八年(前281年),楚国有个善于用轻弓细绳射北归大雁的人,顷襄王听说后,召见并询问他射雁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喜欢射小雁、小鸟,发射的是小箭,有什么值得向大王称道的呢?况且楚国土地如此广袤,凭借大王的贤能,所能射猎的绝非是这些小雁、小鸟之类。从前夏、商、周三代圣王所射取的是王道德政,春秋五霸所射取的是好战的国家。所以秦、魏、燕、赵四国是小雁;齐、鲁、韩、卫四国是小野鸭;邹、费、郯、邳是小鸟。除此之外其余的全都不值得射猎。见到这六对鸟,大王如何射中呢?您为什么不把圣人当成弓,把勇士当成箭,找准时机张弓而射呢?这样那六对鸟,就能得到并放入您的囊中了。这种快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欢乐,这种收获也绝不是野鸭飞雁一类的猎物。大王早上张开弓箭去射取魏国大梁的南部,再射取魏国的西部而牵带韩国,那么韩国通往中原地区的道路就会被切断,而上蔡各郡县自己就会破灭了。返身再射取圉邑的东边,肢解魏国的东部,从而向外射击齐国的定陶,那么魏国东部以外的地区被放弃了,而大宋、方与两个郡县就可以攻下了。况且魏国失去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就会一蹶不振了;再从正面攻打郯国,大梁就可以得到了。您在兰台收起弓箭,然后到魏国的西河饮马,安定魏国都城大梁,这是第一次射箭的快乐。假如大王您对于射箭的确很喜欢而不厌烦的话,那就拿出宝弓,箭头系上新缴,到东海去射击长着钩喙的大鸟,还要修筑长城作为防线,早上射击东莒,晚上再发箭射取浿丘,夜晚再攻取即墨,反回来再占领午道,那么长城以东地区就可收取了,进而太山以北地区也能够攻下了。西边与赵国接壤,而北边直达燕国,这样,齐、赵、燕三国的地形就像鸟儿张开的翅膀,无需缔结盟约就已形成了合纵之盟。您可以到北方燕国的辽东游玩观光,还可南下到越国的会稽山登高望远,这是第二次射箭的快乐。对于泗上那十二个小诸侯国,左右开弓,一个早上就可把它们全部灭掉。如今秦国攻破了韩国,实际上却给秦国带来了长久的忧患,秦国虽然夺取了韩国很多城邑却不敢据守;秦国攻打魏国却没有功绩,攻击赵国反而自己受困,秦国与魏国的勇气和力量都已殆尽了,楚国曾经的土地汉中、析、郦可以重新归为己有了。大王您取出宝弓,箭头系上新缴,涉足<生僻字>塞,等待秦国倦怠时,就能够夺取山东、河内地区了,从而使楚国统一。慰劳百姓,休养生息,您就可以坐北朝南称王了。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而居住,面向东方而立,左面占据赵国的西南部,而右面紧邻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魏两国,低头俯视中原,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所以是不能单靠一国的力量,用一夜时间射击,就将其打败的。”这个人想借此激怒楚顷襄王,所以这样对答。襄王因此召见他并与他交谈,他于是说:“先王受到秦国的欺骗而客死他国,没有比这再大的仇恨了。如今,一介匹夫心怀怨恨,尚且有向万乘之国报仇雪恨的,如白公与伍子胥。可是楚国现在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本来足以在千里原野中驰骋,却坐以待毙,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么做。”于是,顷襄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各国,重新缔结了盟约,想要讨伐秦国。秦国听说后,派兵前来讨伐楚国。

楚国想和齐国、韩国联合攻打秦国,趁机图谋灭掉周朝。周王赧派武公对楚国宰相昭子说:“楚、齐、韩三国企图使用武力来夺取周都郊外之地以便于运输,同时还要将天子的九鼎宝器南迁来尊崇楚王,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死天下的共主,让世代为君的天子作臣民,大国就不会亲近;凭借人多势众威胁势单力薄的周王室,小国就不会顺服。大国不亲近,小国不归顺,就不能够获得威名和实利。得不到威名和实利,就不值得出兵。若有图谋周王室的坏名声,就无法向诸侯发号施令了。”昭子说:“说楚国图谋周王室是无中生有。尽管如此,周王室为何就不能图谋呢?”武公回答说:“没有五倍于敌军的兵力就不要发动进攻,没有十倍于守城的兵力就不要围城。一个周王室相当于二十个晋国,您是知道的。韩国曾经出动二十万兵力围攻晋国都城,结果兵败受辱,锐士和中士死伤惨重,然而晋城也没被攻克。您没有百倍于韩国的兵力却想图谋周王室,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了。您与东周、西周结下怨恨来伤害礼仪之邦邹鲁人的心,与齐国断绝交往,在天下人面前丧失声誉,这样做事就危险了。损害东周、西周来增强韩国的实力(三川归属于韩国),方城之外的土地必定会被韩国所侵占。为什么知道会这样呢?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拼接起来,方圆不超过一百里。西周在名义上是天下诸侯共主,然而夺取它的土地也不足以使国家富饶,得到它的百姓也不足以使兵力增强。虽然没有攻打它,但名声还是*害天子。然而好事的国君,好战的臣子,发号施令动用兵力,没有不以图谋周王室为最终目的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到祭祀的宝器在周王室这里,只想获得祭器却忘记了制造弑君之乱的罪名。如今韩国要把祭器迁到楚国,我担心天下人会因为祭器而仇视楚国。请让我做个比喻。虎肉腥臊,它的爪牙锋利利于防身,可是为了谋取虎皮人们还会捕*它。如果让沼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皮,人们捕*它的可能性会比老虎高一万倍。割裂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饶;诋毁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国君尊贵。如今您将*死天下的共主,占有夏、商、周三代相传的祭器,独吞九鼎,傲视周天子,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周书》说‘想要起来就不可先动’,因此祭器如果南迁到楚国,讨伐楚国的军队就会到来。”于是楚国的谋划被放弃,未能施行。

十九年(前280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军战败,把上庸、汉水以北的土地割给了秦国。二十年(前279年),秦国将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接着又攻占了楚国的郢都,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军队已溃散,不能再与秦军交战,向东北退走以保守陈城。二十二年(前277年),秦国又攻占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

二十三年(前276年),襄王聚集东部兵力,得到十多万人,再次向西攻取了秦国所占领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座城并设置为郡县,抵御秦国。二十七年(前272年),楚国派三万人帮助韩、赵、魏三国讨伐燕国。楚国又与秦国讲和,并派太子到秦国当人质。楚国派左徒到秦国服侍太子。

三十六年(前263年),顷襄王病危,太子从秦国逃回。秋季,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元即位,就是考烈王。考烈王任用左徒为令尹,将吴地封赏给了他,号称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楚国把州邑献给秦国以求和。这时楚国的势力更加衰败了。

六年(前257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赵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将军景阳援救赵国。七年(前256年),楚军到达新中。秦军离开。十二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楚考烈王派春申君到秦国吊唁。十六年(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秦王赵政即位。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与各诸侯一起攻打秦国,交战失利而退兵。楚国把都城向东迁到了寿春,将寿春命名为郢。

二十五年(前238年),考烈王去世,其子幽王悍继位。李园*了春申君。幽王三年(前235年),秦国、魏国攻打楚国。秦国丞相吕不韦去世。九年(前229年),秦国灭掉韩国。十年(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其同母弟犹继位,就是哀王。哀王继位两个多月,他的哥哥负刍的党徒*死了哀王,拥立负刍为楚王。这一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

楚王负刍元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二年(前226年),秦国派将军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国失去了十多座城邑。三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四年(前224年),秦国将领王翦在蕲地攻破楚军,*死了楚国将军项燕。

五年(前223年),秦国将领王翦、蒙武攻入楚都,虏获了楚王负刍,灭掉楚国,设置为秦国的郡。

太史公说:当楚灵王在申会盟诸侯、诛*齐国的庆封、修建章华台、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时候,他志向高远,蔑视天下;等到他在申亥家饿死时,却被天下人所耻笑。没有操守、品行,其下场实在可悲啊!人们对待权势,能不慎吗?弃疾通过发动内乱而继位,宠爱秦国女子到了淫乱的程度,过分啊,几乎再度导致国家灭亡!

肃王全文翻译,肃王原文和翻译对照表(4)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