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元好问原文,临江仙张应瑞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8:04:18

你要问“我”,这世间的荷叶、荷花什么地方最好看?“我”会告诉你,初秋济南大明湖上的最好看。无数兰舟穿行于荷叶、荷花之间,真是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如今,“我”身在河南济源,远离老朋友、远离济南月。这三年来,再也没见过像大明湖那么美丽的地方,无处可游,虚度光阴。举起酒杯,遥向济南寄离愁。济源桥下的水,善解人意,殷勤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不知何日才能将“我”的离愁寄到济南。

注释

临江仙元好问原文,临江仙张应瑞原文(5)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

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属河南省。

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

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

孤负:同辜负。

赏析

临江仙元好问原文,临江仙张应瑞原文(6)

这是金朝词人元好问的一首咏大明湖荷花词。

金天兴二年(1233)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次年三、四月间,元好问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蒙古太宗十年(1238),词人离开济南西归故里,途经河南济源,因思念济南而作。

元好问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应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史诗的意义。杜甫对于唐王朝的复兴,还抱有希望。元好问则是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极强,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再看他笔下的荷花,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写到“江山如画”中去了。那是因为他心中装着故国,装着心中的那片大好河山。故而,他的愁绪之重,也就不言而喻了。

临江仙元好问原文,临江仙张应瑞原文(7)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开头来一个设问,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于大明湖荷花的喜爱。

词人身在济源,却思念着大明湖荷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元好问对济南情有独钟,一生曾两次来济南。第一次来济南,是五岁时随叔父元格赴任去掖县(今山东莱州市)。第二次来济南的缘由,他在《济南行记》中作了说明:“长大来,闻人谈此州风物之美、游观之富,每以不得一游为恨。”后来,终于在蒙古太宗七年(1235)七月,在时任济南漕事从事的好友李辅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济南之行。而《济南行记》就是他此次游济南的作品之一。

其对于济南的向往由来已久,从他的二十多首咏济南的诗词中也能够处处感受到这种情感。“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水底看山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不仅如此,他还漫游济南名胜二十日,作了一篇《济南行记》,详细记载了济南的风物名胜。诗词文皆不吝笔墨,热情赞美济南的山水,由此可知他对于济南山水的热爱。这也是他一旦离开济南,便迫不及待思念济南的原因,“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的思念,一下子就喷薄而出了。

“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这三句写回忆在济南的快乐时光。大明湖热闹非凡,风景如画,人物更佳。“红妆翠盖木兰舟”,极言济南物阜民丰,烟柳画桥,自古繁华。“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更是对于济南风物的一种极致赞美。

临江仙元好问原文,临江仙张应瑞原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