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都德梗概,最后一课全文梗概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9:45:24

伪满国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写日语。

伪满时期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日伪当局推行奴化教育的见证人,曾在吉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李树清说:“当时受日本奴化教育的影响,我的头脑中都是‘天照大神’‘乃木大将’‘东乡元帅’‘丰臣秀吉’‘广濑中佐’等‘日本英雄’。”

日本学者矶田一雄在《皇国的姿态——从教科书看殖民地教育奴化史》一书中指出:“日本侵略者以皇国史观(天皇中心史观)把隶属于日本的必然性深深地印在被侵略民族孩子们的心里,这就是侵犯民族主体性的殖民地教育的本质与象征。”

最后一课都德梗概,最后一课全文梗概(13)

当时的教科书对于侵略事实片字不提,一边夸大日本国的实力和作用,一边打压中国人的民族认同。

“宁死也不用日伪教科书”

“日寇用武力侵占了我们的土地,但始终没能征服我们的民心”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的爱国师生不甘心当亡国奴,反抗日伪奴化教育的壮举一刻都没有停止。齐红深说,虽然日伪当局极尽手段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思想奴役,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屹立不倒,始终捍卫着中华文化的血脉。

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一尊手持长卷、相貌威严、目光慈爱的塑像立于校园中央。庄河高中校长梁传祥向记者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1932年,日伪当局印发了一套实施奴化教育的新教材,要求所有学校务必使用。

“宁死也不用日伪教科书。”时任庄河县教育局局长兼庄河中学校长的宋良忱信念十分坚定。在他的抵制和反对下,庄河中学更换教材之事一拖再拖,直到1936年春天,历史、地理、英语、国文教材仍沿用中华书局或商务印书馆翻印的旧本,按原课程进行教学。

最后一课都德梗概,最后一课全文梗概(14)

庄河高中校园内的宋良忱塑像。(受访者供图)

宋良忱的拖延抵抗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被调离学校后,他仍坚持抗日,无所畏惧,1937年3月13日在沈阳浑河岸边遭日寇残忍*害。

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承德路3号,有座三层红砖小楼,是张学良亲手创办的同泽女子中学。20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家阎述诗于该校任教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歌曲,他把这些歌曲教给学生,用音乐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不要忘记死难同胞,激发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

最后一课都德梗概,最后一课全文梗概(15)

庄河高中校史馆展出的宋良忱抵制日伪当局奴化教育的历史。(受访者供图)

1935年,举世闻名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已流亡到北京的阎述诗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光未然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时,心中充满悲壮,遂激情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五月的鲜花》。

在日本侵华时期,中国师生以各种形式开展爱国斗争,反抗奴化教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齐红深主编的《抹*不了的罪证——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记载,曾在安东东边商科中学任教的夏德远说:“日寇用武力侵占了我们的土地,但始终没能征服我们的民心。”他列举了许多具体事例,证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信念始终屹立不倒。

最后一课都德梗概,最后一课全文梗概(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