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范仲淹①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②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饘(zhǎn)粥⑤不充,日昃⑥ 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注释】
①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考中进士。
②适:古时指女子出嫁。再适,改嫁。
③世家:家世。
④辄:就。
⑤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是指喝不上。
⑥昃(zè):日偏西。
⑦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的总称。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自己的出身家世,伤感不已,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进入学堂读书。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夜里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最终领悟六经的要领,慷慨地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赏析】
这篇短文讲了范仲淹年少家贫,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的故事。正因为年少家贫的经历才奠定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能够在逆境中发奋自强,心怀天下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