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家境优裕,她的早年生活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十八岁那年,她又嫁给了才气逼人的官宦子弟太学生赵明诚,二人既门当户对,又情投意合,所以成婚后俩人如鱼得水,伉俪情深,令很多人羡慕不已。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29个年头,直到赵明诚去世。洪适《释隶》明确记载“赵君无嗣”,胡仔《渔隐丛话》也有“赵无嗣,李又更嫁非类”的话,可见他们并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致使李清照的晚年孤苦无依,在忧愁悲苦中悄然离世,令人唏嘘。那么李清照和赵明诚为什么没有子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般来说,男女婚后不育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男方不育,二是女方不育。那么问题就来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究竟是谁不育?我个人认为,大概率是赵明诚不育。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驳斥两种观点。
一是“两地分居”论。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两人成婚后,赵明诚或在太学读书,或在外地做官,两人聚少离多,因而李清照受孕机会少,最终没有孩子。其实,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虽然经常处于两地分居状态,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至少赵明诚在父亲死后的十年里,是跟李清照在一起的,一直住在青州老家,当时李清照还不超过30岁,赵明诚也刚刚30出头,两人都处于人生的盛年,正是生养孩子的黄金岁月,只要俩人身体正常,生个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见两人无子嗣绝不是“两地分居”的原因,而是其中一人身体有了问题,不能生育。
二是李清照不育论。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李清照身体瘦弱,再加上好酒,导致不能受孕。这就更加荒唐了。李清照本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的女人,不能因为她写了“人比黄花瘦”就证明她本人瘦弱,她写的句子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和现实是两码事的。再说女人能否生育,与胖瘦是毫无关系的。我们经常看见一些身材苗条、身体瘦弱的女孩,哪个不能生育呢?至于女人好酒,就更不能成为女人不孕的原因,相反,往往成为女人受孕的动因呢。
诚然,李清照和赵明诚是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涉及到家庭传承的大事,即使他俩不在乎,但迫于父母和习俗的压力,他们婚后长期不育,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了。在当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赵明诚纳妾。在宋朝时期,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当时的宋朝皇帝都鼓励朝中大臣纳妾,赵明诚身处那样的社会环境,不纳妾也是不太可能的。据史*载,赵明诚是在离开钦州老家外出做官的那个时间段纳妾的。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诗词名叫《凤凰台上忆吹箫》,从这首诗词就可以看出赵明诚已经背弃他们的爱情,在外面另纳妾室了。另外,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在《金实录后序》中叙述丈夫暴病临死之际,所作的绝笔诗“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用的是曹操在遗嘱《遗令》中分配死后遗产的典故,曹操要求把剩余的香分给各位夫人,要求没有事情做的家人学习编织鞋子,卖鞋度日。可见,赵明诚应该也是撇下几位夫人走的。 赵明诚既然有几位夫人,却又没有留下一个子嗣,说明赵明诚不育是铁板钉钉的了。
赵明诚是否因为另结新欢就遗弃了李清照呢? 我认为,赵明诚冷落、疏远李清照是可能的,但始终没有遗弃李清照,他们后来变成了“同志”。赵明诚生前友人洪迈就是这样说的:“东武赵明诚……妻易安居士,平生与之同志。”(《洪斋随笔》卷五《赵德甫金石录》)李清照自己也在《金实录后序》里,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一起研究金石、鉴赏文物、校对古书的情形。 大家很可能有一个误会,以为李清照是一位多情妖娆的女子,人见人爱。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少女时期,李清照也许曾经打扮过,在发髻上插一枝梅花的。但是,十八岁跟赵明诚结婚之后,很快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她这样描述自己青州十年(那时候李清照还只有二十到三十岁左右)的生活情形:“余性不耐……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真可谓素面朝天。可见,生活中的李清照有些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还说,自己跟丈夫整天在一起校对古书,桌椅、座席上都是书本,“会意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金石录后序》)。这夫妇俩,俨然成了研究所的同事。
李清照的诗词文章,初识时少女的娇羞喜悦,新婚的缠绵快乐,离别分居时的万般思念,男方死亡后的深情悼念,全都有所表现。可以肯定,他们夫妇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由此可见,赵明诚的纳妾对两人的感情影响并不大,反而告诉世人一个不争的事实: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久无子嗣,原因完全出在赵明诚身上,与李清照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没有子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