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春晓”诗词,我们很早就学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充满了伤春、惜春的感情,虽然意境很好,但未免有些消极。
很明显,一首诗词表达的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跟它描写的景色和诗人当时的心态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如果是描写“早春”或“仲春”的“春晓”,则不容易出现消极思想;如果当时诗人的心态积极向上,那么即使他描写的是“晚春”的“春晓”,也有可能是积极的情感。
1. 《横溪堂春晓》,虞似良在“仲春”,田野一片碧绿,农田里正在插秧干活,即使是烟雨蒙蒙的天气,也很难让人产生消极的思想。宋代诗人虞似良的这首《横溪堂春晓》,就感染了人们春耕插秧的快乐,哪怕是细雨绵绵:
一把新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绿色”代表了希望。“仲春”的农村,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百花盛开,更多的是绿草茸茸。“一把新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刚长成的秧苗是青色的,而一旦插秧以后,则迅速长成深绿色了。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洋洋洒洒,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细雨绵绵。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这就是希望,无边无际的希望,胜过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一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那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春天的魔法!
2. 《春晓·浮花浪蕊自纷纷》,杨时同样是写“暮春”,宋代诗人杨时在《春晓·浮花浪蕊自纷纷》表达的感情,就和孟浩然在《春晓》中表达的感情完全不一样,它稍稍有些惜春,但一点都不伤感,同时,又充满了对幽兰的喜爱之情:
浮花浪蕊自纷纷,点缀梅苔作绣茵。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
“浮花浪蕊自纷纷,点缀梅苔作绣茵”,诗人可能是不喜欢大紫大红的鲜花,称它们为“浮花浪蕊”,那些浮夸的鲜花,那些孟浪的花蕊,自然而然,到了纷纷凋谢的时间;它们随风落下,点缀在梅苔上,像是把大片的绿茵绣上了美丽的花朵。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可纫幽佩”,屈原在《楚辞·离*》中写到,“纫秋兰以为佩”。到了“暮春”了,可我一点都不伤感,因为还有猗兰幽香不停歇,我可以用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系住余下的春光。
一句,“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诗人还是有惜春的感觉的,但猗兰给了他春归后的慰籍!
3. 《春晓·春庭晓景别》,陆龟蒙唐代诗人陆龟蒙是一个爱花之人,一句,“满身花影倩人扶”,让我们无比神往!这首《春晓·春庭晓景别》,抓住了“春花”、“春露”的特点,让人对春天过目难忘: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见惯了“春花秋月”的诗人感叹,春天的庭院,破晓的景色是与其他时候别有特色的,为什么?因为鲜花里带着清露,是那么逦迤,就像可爱的女孩,大大的眼睛里还带着泪水。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这么美的花朵,惹得黄蜂一经过,就变得慵懒慵懒了,日日夜夜都栖息在香气四溢的花蕊上。
一句,“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极具想象力:鲜花就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任你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见到了这样的女孩,也再也挪不动脚了!
4. 《春晓·风光明淑柰渠何》,杨万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首《春晓·风光明淑柰渠何》,充满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诗人在“春晓”起来,看到了百花齐放,但他更喜欢海棠:
风光明淑柰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
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