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论述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痛苦与快乐。梁启超先生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论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七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所知很少,学习过程中不宜死记概念,应该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灵活地渗透运用到阅读中去。
文章语言凝重通俗,却又轻捷自如。学习时要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人文内涵,树立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说理的方法,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能力。
01【学习方法】学习略读
02【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细读课文,学习说理方法,锻炼表达能力。
3、感悟主旨,理解人文内涵,树立责任意识。
03【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说理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04【导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话题互动:你觉得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
二、展示目标。
三、略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作者认为人生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2、快速阅读、概括、交流、展示、共享:
负责是最苦,尽责为最乐
四、感悟主旨,理解人文内涵,树立责任意识。
1、思考:作者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你是怎样理解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2、思考、感悟、交流、展示、共享:
负责为苦,尽责为乐,智慧旷达,洞察幽微。
直面人生,勇担责任,修己正身,国家至上。
3、补充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及主要经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细读课文,学习说理方法,锻炼表达能力。
1、细读第一段。
①投影第一段。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揣摩:哪一句是作者的观点?其他的句子删掉可以吗?说说理由?
③阅读揣摩、交流、展示、共享:
设问排比,两相对比,灵动多变,提出主张,使人思考。
2、细读二三段。
①投影句子: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②读一读,揣摩揣摩,这几句话用了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方法来把道理说得清晰透彻的?
③阅读揣摩、交流、展示、共享:
整散结合及排比句式,灵动多变;联系生活列举实例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
3、细读四五段。
①投影句子: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②读一读,揣摩揣摩,这三句话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讲道理的?文字的具体表达一样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③阅读揣摩、交流、展示、共享:
三处引用,有古语俗语,有名人名言,很有说服力,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六、学*结。
句式:设问、排比、对比、偶句,语言活泼,灵动自如
讲道理
方法:联系生活,列举例子,引用名言,清晰透彻,有说服力
七、实践运用。
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某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