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最苦与最乐》。
正式开讲前,在课堂上做了个现场调查,问他们自己觉得什么最苦?
有说,读书/学习最苦。
有说,住宿最苦。
有说,吃饭最苦,因为容易长胖。
有说,人生最苦。
还有说,做作业最苦。
又问,什么最乐?
有说,王者和吃鸡最乐。
有说,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有说,旅游最乐
有说,不用写作业最乐。
……
正如阅读提示所言,每个人都因所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着自己的认识。所以我对上面的回答都没做评判。
而是按照常规教学思路,把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看法讲了遍。
等讲完后,我又让他们发表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和感想,以及思考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应该是受这篇文章的严肃基调影响,大家都说的很官方。基本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忠报国”之类的话。
看来学生们都被文章的思想束缚了,缺乏自己的主见。文章说的道理固然重要,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书中的论点我们还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于是,我把我看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想说了出来:
你们自己认为的什么最苦和什么是最乐,都是对的。
比如,有同学认为学习很苦,那他就会在心里不断暗示自己,学习很苦,学习很苦。他心中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学习的苦的事情,最后,学习就真的变的越来越苦。
也有同学认为学习很快乐,那他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学习有趣的事情,比如学习绘画很快乐,学习音乐很快乐,学习打球很快乐,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快乐……因为他经常想着一些有关学习的快乐的事。结果,他就真的越学越起劲,越快乐。
这并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很多这样的真实案例的。
二战期间,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
关进纳粹集中营基本就意味着死亡。在死亡面前没得“选择”了吧?
其实并不是,弗兰克看到集中营里有些人不仅或活下来,还变得很坚强,甚至每天用玻璃片刮掉胡子,高贵地面对苦难。
他深受感染,决定“选择”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唱歌搞活动,与集中营的囚徒们一起度过难关。
战争终于结束了,弗兰克也最终走出了集中营,他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他在书中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面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消极,就是在抱怨中臣服于困难。
后面还简单讲了有些病人用积极的心态与癌症做抗争,最后康复的案例和《水知道答案》书中的例子等。
所以,“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何不天天开心呢?”
如果你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苦字上,那生活就真的会如你所愿,苦多乐少。
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乐字,那你也会梦想成真,收获更多的快乐。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不好,考不好,那最后就真的考不好。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学好考好,长期不断的提醒自己,脑海中视觉化考好的画面,并不断付诸行动,那就一定会有如你所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