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先生曾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我们也越来越怀念那段无忧无虑,充满欢笑的时光。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首古诗,读懂已是中年人。
1.唐代·姚合《酬令狐郎中见寄》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
常闻欲向沧江去,除我无人与子同。
姚合是与贾岛齐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曾出任武功主簿一职,所以后世称之为“姚武功”。
他的诗歌主题比较单一,多写自然风景,个人生活,抒发退隐闲居之趣,风格清切峻拔,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南宋时期的江湖派和永嘉四灵,便是以他为师。
这首《酬令狐郎中见寄》虽不算他的代表作,但是却颇能体现他的隐逸之风。
诗歌前两句以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时光的流逝,隐隐流露出惆怅之情。
但紧接着后两句笔锋一转,既表达了“江海寄余生”的超脱情怀,也突出了他与友人间的默契,照应标题。
整首诗来看,虽也有年华老去的淡淡伤感,但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不改初心,超脱世俗的闲隐之情。
是的,岁月虽然无情,但我们依然可以永葆童心,不改初衷。
将所有的不开心,不甘心,都寄去苍茫天涯。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2.北宋·黄庭坚《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传闻是黄庭坚七岁时所写。
当时他的父亲在家中宴请好友,饮酒赋诗。
座中一人听闻黄庭坚聪颖过人,便想考考他。
黄庭坚便以“牧童”为题材,吟出了这首充满哲理的七绝,警醒世人无数。
诗歌开头两句推出了一个视野开阔,意境悠远的画面:一个牧童吹着笛子,骑着黄牛,缓缓地走过前村。悠扬的笛声,随着风,飘荡在田野的上空。
这两句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很平淡的几字描述,一个自在洒脱的牧童形象便跃然纸上。
最妙的还是后两句,机关算尽的名利客,与自由在在的牧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褒一贬中,表达了一种不慕名利,悠闲淡泊的情怀。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
长大后的我们丢弃了赤子的本心,失去了孩童的天真,也遗失了童年的欢乐。
也许只有保留一颗童心,才能找回曾经那个简单的自己。
3.南宋·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擅写七绝,万口传诵的《游园不值》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这首《夜书所见》同样是他的代表作,通过在秋夜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诗歌开头从听觉和触觉角度入手,秋风凛冽,吹落了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漂泊在江上的诗人,感受着这瑟瑟秋风,一种客居异乡的愁苦涌上了心头。
后两句笔锋一转,推出了一个灯火依稀,儿童嬉戏的画面,温暖而欢乐,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想起了那段在灯下“挑促织”的童年时光。
悲欢对比,今昔对比,羁旅天涯的孤独与凄凉,尽在其中。
这一生,我们沧浪行舟,天涯漂泊。
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年的故乡,那段童年时光,已成了回忆里最美的风景。
梦里,山水依旧;梦外,几度春秋。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童年也只是路途中的一处风景。
看过,路过,哭过,笑过,便算历尽尘缘。
经年后想起,无怨亦无悔。
“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三首古诗,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