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8:42:34

“风”为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高冠、花翎、长尾的凤鸟形,这大概是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人只能以凤飞时羽毛披拂来表示风的存在。后为分化字义,另造一个从日凡声的“凬”表示风,后篆文写作“風”,以与从鸟凡声的“鳳”相区别。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1)

建国后推行简化字,以“风”为规范字。“风”的本义为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上常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凬,古文风。”《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天地八方风无处不在,故称之为“八风”。

俗话说,“针尖大嘞窟窿漏过斗大嘞风”,针尖大小的窟窿虽然不起眼,但可以透过像斗那么大的风,比喻小的疏忽可能酿成大祸,提醒人们防微杜渐。正因为风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以方言中与“风”有关的词语很多,黄县话中亦是如此。开始刮风叫“起儿风喽”,风小了叫“落儿风喽”,风停了叫“住儿风喽”“风住下喽”。顶风叫“顶头风”,即与人、车、船等运动方向相反的风,“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就是雪上加霜的意思。“看风使舵”原是渔人的本事,按照风力、风向决定船行方向,后比喻相机行事。“背风”指避风、风吹不到的地方,自古人们都是临水而建,背风向阳而居。“事死如事生”,选阴宅也要选这样的地方。古人认为风主运、水主财(这来自朴素唯物主义的认知,毕竟人住在风口上容易得病,日子肯定过不好;而没有水的话,生产生活都受影响,种地只能靠天吃饭,哪有财运可言),所以把住宅的宅基地、茔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称为“风水”。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孙的盛衰吉凶。“犯风”指烟囱通风不好,由于烟筒矮往上拔的劲小,或是“迎风墼”位置和角度不合理等原因,遇到风大或风向不对时炉灶发生倒烟现象。“兜风”指船帆、车篷、衣帽等挡住风,比如:破帆不兜风;这件棉猴儿帽儿太兜风喽。

黄县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偏西方向多陆地,偏东方向多海洋,黄县民间有一歇后语,“西北风刮棘针——连风(讽)带刺儿”,形容人说话语含讥讽。西面多陆地,说“刮棘针”是贴切的,如果说“东北风刮棘针”,就有点“不贴铺衬”了。又说“东北风,十个篓儿九个空”,风从海上来,鼓动海浪,刮东北风的时候比刮西北风时浪大,很难有渔获的。又说“风落脚,靠大潮”,大风骤停会引起退潮,黄县人称为“大靠”,适合赶海。“无风不起浪”“无风三尺浪”都来自海区生活的观察,前者比喻事出有因,后者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形容暗流涌动,无事生非。莱山位于黄县东南部,民谚云“莱山戴帽,大雨来到”,又说“东南风雨,三天三宿”,风从海上带来充沛水汽,故雨量较大。“风是雨头,屁是屎头”来自人们的生活经验。但有时过度反应了也不好,“听见风就是雨”比喻只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作是真的。“想起风就是雨”比喻一想起什么,马上就要去干。民间把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称作“喝西北风”,那为什么不是“喝东南风”呢?因为黄县冬天常刮西北风,夏天常刮东南风,夏天万物茂长,实在肚子饿了,可以到山野里寻找些野菜野果充饥,而冬天天寒地冻,什么都没有,实在没招儿念,极言境遇之窘迫。“风圈”即月晕,古人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民谚云“月亮带风圈,一连刮三天”。“过儿十月节,反儿风就是雪”,十月的节气是寒露和霜降,从此之后天气开始转凉,不是刮风就是下雪。风雪天出门叫“顶风冒雪”,形容暴风雪的威势会说“飘风扬雪”“风雪绞条”。

“风”在中医上指“六淫”(致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合称六淫)之一,属阳邪,故侵袭部位多在表、在上,具有游走性,病情变化较多、较速,多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并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素问·风论》:“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也指病理性证候的一个类型,其特点是病势急骤、多变,临床常见的有中风、痛风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科”是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是治疗各种风病的专科,宋元时设立。“风病”即“风症”,多由外感风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虚风内生所致。细菌、病毒感染,受凉,血管阻塞,疲劳等引起的疾病,都可归入“风症”。内风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或麻木,外风证的症状是怕风、咳嗽、流鼻涕等。黄县民间有种说法认为,穿堂风儿(指通过穿堂、过道或相对的门窗的风,风速较快)太硬,睡觉时吹穿堂风儿容易得“吊线风”,此病医学上称之为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面神经麻痹后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病症,常见于感冒或受寒后出现的面神经炎,也见于中耳炎、脑膜炎、颅内肿瘤、颅脑损伤等,多见于一侧,口角歪向健侧,患侧不能闭眼、眨眼,讲话、哭泣时更为明显。其面部表情和瓦匠眯眼吊线很相像,故民间俗称“吊线风”。穿堂风儿风速快,很容易吹得人体温过低,有可能引发吊线风,所以民间睡觉不吹穿堂风儿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羊勾风”即癫痫,是突然发作的短暂性大脑功能紊乱的病症,病人发作时会瞬间神志丧失、全身抽搐、面色青紫、口吐白沫。而羊在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如巨大的声音、突然出现的奇怪物体)时,会产生抽搐现象,身体会出现强直性痉挛,嘴角流涎,瞳孔散大,和人的癫痫非常相似,故民间称癫痫为“羊勾风”。多见于颅内肿瘤、寄生虫病、脑膜炎、脑炎、颅脑损伤等及其后遗症。“风刺”又叫“粉刺”,即我们常说的“痤疮”“青春痘”,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清肺饮,外敷颠倒散。”“风刺”一词当是“肺风粉刺”的简称。因牙周炎引起的急性牙周脓肿,或是炎症发展到牙根尖引发根尖周炎,会在牙龈上形成一个疙瘩,黄县话称为“牙风疙瘩”。此外,麻风、白癜风、风疹、破伤风、中风、痛风、风湿类疾病也都属于风症。“风脉”即太阳穴,位于头部颞区眉梢与外眦后约一寸之凹陷处,主通经活络,祛风镇静,可疏风散热,清头明目。中医对于头痛、偏头痛,认为就是外感风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太阳穴是施治的重要穴位。此外,伤风感冒、吊线风、面肌痉挛(眼睑肌或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随意的收缩症状)等,也多通过刺激太阳穴予以治疗,因其多与“风症”有关,故称为“风脉”。

日用物品方面,与“风”有关的也不少。“风转儿”是小孩玩的风车,装有叶轮,能迎风转动。“风钩”是门窗扣钩,防止风大刮坏窗户。“风镜”是挡风沙的眼镜,玻璃片的四周有棉纱、橡胶或塑料做成的罩子。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2)

“风匣”即风箱,是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由木箱、活塞、活门等组成。锅台下放置风匣的地方叫“风匣洞儿”。风匣是用手拉的,后来改进成用电的鼓风机,叫“风鼓儿”。“风门儿”是冬天在房门外面加设的挡风门。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3)

“风斗”是冬季安在窗户上通气挡风的东西,多用纸糊成。“风障儿”也叫“冷障儿”,用芦苇、高粱秆或玉米秆等材料编成,置于畦的北侧,用以挡风,可以改变小气候,有挡风、保暖、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北方冬、春多风季节栽培蔬菜时常用。过去没有大棚,大年三十晚上的韭菜三鲜饺儿就是用冷障儿韭菜包的,天底下没有比那个更鲜的了。韭菜不耐久置,大年初一的饺子反倒是冬天最常见的白菜馅的,是头天晚上提前包好的,里面要包上钱、枣、花生等。

风总给人很迅疾的感觉,所以形容一个人急性子,会说“风风火火”。形容一个人飒利,会说“走路一阵风”。黄县话还有个词叫“排风”,多指粗拉拉、大咧咧,还有点疯疯癫癫的女人,比如:你看你和个排风样儿嘞,什能有点安稳气。这“排风”可能与《杨家将》里烧火丫头杨排风有关。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4)

“老风婆儿”是风神的戏称,旧时庙中有塑像,作老妇长发飘拂、身背风口袋之状。形容一个女人急火火、凶巴巴,有点凶神恶煞似的扑面而来,会说她“和个老风婆儿样儿嘞”。形容小孩长得快,会说“见风见日嘞长”。“风快”指速度快,比如:她跑嘞得风快。也可以指时间短,比如:我嘞调动什么时候能办好?风快。还可以指锋利,黄县人形容商贩宰客,会说“小刀儿磨嘞风快”。

黄县话里还有很多与“风”有关的词语。嘲讽人说大话会说“也不怕风大闪儿舌根”。“墙头草,随风倒”比喻善于随情势而改变立场的人。“没有不透风嘞墙”比喻没有永不泄露的机密。“懒汉听风,越听越凶”,懦于行动,就会无限放大心中的畏怯。“耳旁风”就是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比如:你㗗把我嘱咐你嘞当成耳旁风。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东风射马耳”也是一种耳旁风。风吹杨柳,纤纤袅袅,所以又以“风摆柳”来形容女人的姿态,略带贬义,暗指女人风流,不稳重。有老成人会根据女人走路时腰臀摆动的幅度来判断其招蜂引蝶的程度。“探口风”就是“讨口气”,指探听话中透露出来的意思。监狱里定时放坐牢的人到院子里散步或上厕所叫“放风”,我们上学时,下课休息老师也说“放放风儿”。“望风”是给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动静,就是“瞭哨”。

由空气流动引申作动词,指借风力吹使干燥或纯净,如风干。在黄县话里还有风吹使凉之意,“风凉”就是热天在凉快透风的地方休息。1936年《牟平县志》:“纳凉曰风凉。土语称纳凉为风凉,义本《论语》‘风乎舞雩’。”又指借风力吹*,如风鸡、风肉。

“风”是有地域性的,我们说“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无力百花残”,英国人看了就不理解,他们那里东风常与凛冽、寒风刺骨相连,反倒是西风给人温暖的感觉。《夏洛蒂·勃朗特书信》:“你问东风对我影响如何,东风这一次倒是奇迹般地绕过了我,直到今天为止。今天我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心情也不大痛快。我不舒服,倒也不全怪东风。”“风”又是有季节性的,春风杨柳,秋风落叶。中国很早就进入农耕社会,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且人之生产生活也具有时间与空间的自然属性,故古人以“风”作为形成地方文化特性的根源,将地方人民的总体生活形态称为“风”,《诗经》的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样貌。班固《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应劭《风俗通义》:“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在缺乏记录手段的上古社会,地方民群中最能体现地方文化表征的便是声音言语,以及由变化音调而形成的歌谣,人们也将之称为“风”,《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光,五曰雅,六曰颂。”朱熹《诗集传·国风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古时设采诗官采诗以观民风,故称采诗者为“风人”。现代演员、作家等到基层体验生活,了解民情民风,称为“采风”。当然有些人旅游似的走马观花一番,也自称采风,那是不了解“风”的内涵。

不同地方的景象也可称为“风”,如风景、北国风光。不同人的景象体现在态度与姿态上,如作风、风采、风范、风韵、风仪、风雅、风神、风致、风姿。“风度”指人的举止态度,多指美好的,“魏晋风度”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标杆。“风流记”是迷信的人认为象征女子风流的痣,如位于腮下部的痣。戏曲中有些旦角在化妆时脸上要点一风流痣,以显示其轻佻风*的身份。“风*”一词,“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指屈原的《离*》,前者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后者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所以“风*”泛指诗歌与文学。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后引申指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后来“风”逐渐往男女情事上靠拢,如风流、风情、风尘、风花雪月等。“*”为会意字,马身上生跳蚤,故有“扰也”“动也”之义,后以“*”来形容女人的不安分守己。“风*”指女人举止轻佻,如卖弄风*。

古人观察到春风会带来生命,“风动虫生”,小草萌芽,树木长出绿叶,由风的自然特性延伸、扩大到社会文化方面,引申出教化之义,《诗·周南·关雎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陆德明释文:“动物曰风,托音曰讽。”风能动物,亦能化人。《古今韵会举要·东韵》:“风,王者之教也。”“风,上行下效谓之风。”《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予一人以宁。”孔安国传:“世代民易,顽者渐化。”上古之时文化掌握在大人君子手中,故教化只能自上而下实行,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风”过之后呢?《周礼》:“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史记·乐书》:“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张守节正义:“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故常“风”“俗”并举,谓之“风俗”:“风”是自上而下的行为示范与教化、提倡,它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的、流动性的文化影响;通过教化使上层社会提倡的观念深入人心,演变为稳固的心理定势与行为习惯,这样就成为人们常说的“俗”。《礼记·曲记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郑玄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俗”就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刘子·风俗》:“风有薄厚,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教化之风,自上而下,民众顺风而行,形成习俗。阮籍《乐论》:“故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风”有自然特性与政治教化两重属性,而“俗”偏重社会人文,体现出生活在一地的人们精神禀赋上浓郁的地方性。古人认为为政首在辨风正俗,要通过移风易俗,最终实现良风美俗,故班固《汉书·贾邹枚路》云:“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说的也是一样道理。现代社会上的“地域黑”,其实很多也是从风俗角度考量的,毕竟生活在一个有着“恶风丑俗”的地方,很难不受侵染。

故“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与此相关的名词甚多:“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如时代风尚。“风土”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如风土人情。“风情”指风土人情,如南国风情。“风习”指风俗习惯,如民间风习。“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如不良风气。“风化”即风俗,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如有伤风化。“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有时亦包涵风俗、习俗,如北方风物。“风物志”是专门记述一地风土、气候、物产、名胜的著作,如《八闽风物志》。“土风”一指本乡的歌谣乐曲,《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一指当地的风俗,陆机《吴趋行》:“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门风”即“家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比如:那家人家门风不好;王家嘞几个孩儿都有出息,人家门风里出。生的儿子脾气性格与父辈不同,被称作“换儿门风喽”。“村风”“疃风”指一个村庄所形成的社会风气、风尚,如疃风不正。“民风”指社会上的风气,民间风尚,如民风慓悍。“士风”指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尚和价值取向,如士风颓敝。“华风”指有异于“胡风”“夷风”的汉族或中原地区的文化与风尚,沈约《宋书·张畅传》:“(李)孝伯又曰:‘长史,我是中州人,久处北国,自隔华风。’”也可泛指中国的文化与风尚,严复《救亡决论》:“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此外还有“校风”“厂风”“文风”“学风”“党风”等,各种各样的“风”汇成了“世风”,指整个社会的风气,如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牛马等牲畜多在春天发情,古人认为这都是“风”惹的祸,故兽类雌雄相诱称之为“风”。《字汇·风部》:“牛马牝牡相诱曰风。”《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引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清梁同书《直语补证》“男风”条引此条:“今俗以男色为男风,以两人狎昵一人至于相争为‘争风’,本此。”男男相诱谓之“男风”,女女相诱呢?“争风吃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指因追求同一异性而互相忌妒争斗。这说法有点片面了,追求同一同性不算争风吃醋?)这个说法还是很科学的,春天空气中随风飘荡着荷尔蒙气息,雌雄之间相隔很远也要互相追寻。《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要出师伐楚,楚国派使者责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国在山东省北部,东及海,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两国相距遥远,就是发情的牛马互相追逐,也靠近不到一起,后常借以表示两不相*事。

凡从“风”取义的字皆与空气流动等义有关,如飘、飓、飏等。

“飙”为会意字,从猋从风,三犬跑得就够快了,再加上风,更是风快,所以“飙”有急速之义,如飙车、飙升、飙红、飙涨、飙高等。又用以表示暴风、疾风,《说文·风部》:“飙,扶摇风也。”桂馥义证:“扶摇风也者,《初学记》引作疾风也。”《改并四声篇海·风部》引《玉篇》:“飙,暴风也。”《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狂飙”即狂风,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如狂飙突进;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飕”读作sōu,象声词,形容风声,《玉篇·风部》:“飕,飕飕,风声。”汉赵壹《迅风赋》:“啾啾飕飕,吟啸相求。”又形容行动迅速如风,《水浒传》第七回:“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引申指风吹使变干或变冷,如馒头让风飕干了。在黄县话里,“飕”读作cōu(在每种方言中,都有若干字读音与普通话不同,它不是基于普遍的方言发音规则,而是很突兀地出现在个别字身上,我称之为“独特发音”,这是研究方言迁移和流变的重要材料),比如:㗗让风飕拉,看冻儿(即感冒);这屋里炉儿太烤喽,我出去飕拉飕拉;这衣裳是速干嘞,你放洗衣机里甩一甩,挂乜一会就飕拉干喽;饽饽让风飕拉干喽;麦儿不能老捂儿,歇开飕儿飕。过去下乡卖包子、火烧,筐子上都要盖层棉被,除了防尘,也是怕飕拉儿。“飕干”就是风吹干,比如:葡萄干不是晒干嘞,是飕干嘞。“飕”用来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比如:树上嘞雀儿飕嘞一声飞走喽。过去大人逗弄小孩儿,常两手虚合,说里面有个雀儿,等孩子凑到跟前,两手一扬,说:“飕儿,飞喽。”这可不是个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就觉得人不值得信任。“嗖”读作sōu,读音不同,含义相近,如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黄县话在这一义项上,“飕”“嗖”常混用,比如:他跑嘞一嗖嗖(sōu)嘞;他跑嘞飕(cōu)儿飕儿嘞。空旷之地才能形成疾风,故“飕”又引申出“空”义,有没有结果、空欢喜一场的意思,比如:你转学嘞事儿怎么样喽?飕喽。黄县有句歇后语,“屎壳郎等屁——等飕喽”,形容人空等一场。还有句俗语,“响屁不臭,臭屁不响,飕拉屁又臭又响”,飕拉屁和响屁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响亮干脆,而是像气球撒气一样,一部分气体没有做功(转化为声音),而是落了空,故名为“飕拉屁”。

“疯”指癫狂,神经错乱,精神失常《聊斋志异·画皮》:“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疯”为形声兼会意字,从疒(病)风声,风亦兼表义。我们常说像风一样自由,风是无法拘管的,无所羁绊,人在神经错乱后,会冲决一切条条框框,行事如风,无法忖度,不受限制。黄县话给精神病人叫“痴厮”,也叫“疯儿”,比如:她是个武疯儿。俗语说,“菜花黄,蜂(疯)儿忙”,春天是蜜蜂忙碌的季节,也是疯子容易发病的时间段。饮酒过量,无法自制而言行失常称为“酒疯”,比如:他夜来黑日又喝多喽,好儿顿耍酒疯。没有约束的玩耍也称为“疯”,比如:她跟孩儿疯喽一会;恁俩㗗疯啦。“赶疯儿张”就是赶热闹,比如:她就喜欢赶疯儿张。“疯”还有情绪、植物长势等失控的意思,比如:她一听就疯喽;她爱疯让她疯去;柳条疯长;他今年个儿长疯喽;的确良小褂都卖疯喽;他俩儿嘞事外面都传疯喽;《少林寺》大伙儿都看疯喽。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5)

家枣树和山枣树都会得“枣疯病”,黄县话叫作“枣儿树疯疯喽”,是由枣植原体引起的一种病害,得病的枣树长出很多细小枝叶,像扫帚一样,故又称“扫帚病”。这些枝叶耗费大量养分,用不了几年,枣树就被“抽死喽”。“使疯”“使疯拎腚”指耍小脾气,比如:她动不动就使疯儿;她不让说,一说就使疯拎腚嘞。

“飒”为象声词,风声,《广韵》:“飒,风声也。”《龙龛手鉴·风部》:“飒,飒飒风声也。”《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 “风”是迅捷的,“立”亦有“速”义,故“飒”引申出迅疾之义,“飒爽”指豪迈而矫健,比如: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在黄县话里,“飒棱”指做事麻利,比如:她干活真飒棱。“飒利”指办事干净利索,比如:她是个飒利人儿。“飒头”即麻利,比如:你这么快答完卷儿啦?真飒头;你什能飒头头嘞?《咬文嚼字》杂志评选“2020年十大流行语”,“飒”作为唯一一个单音节词汇位列其中:本用以描写风声。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撑起了抗疫的大半边天。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是战疫前线的“最美风景线”。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讽”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上文引陆德明释文:“动物曰风,托音曰讽。”风之动物是靠“风化”,即以风化成天下,托之于音,则是如和风细雨一般的劝谕,《广雅·释诂四》:“讽,谏也。”《玉篇·言部》:“讽,譬喻也。”《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最能体现“讽”的这一特点,邹忌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亲身经历,讽谏齐王除蔽,广开言路,采纳群言,齐王很容易就听进去了,接受了他的建议。话说得过于“弯儿转儿”,一不留神就变成讽刺、讥讽了,《类篇·言部》:“讽,讽刺。”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在黄县话里,“臭讽”就是说别人坏话、嘲笑讽刺,比如:你真能臭讽个人儿;你㗗满哪臭讽我。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