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首诗:唐代韦庄《庭前菊》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红兰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颜色,它曾经让众多宾客泛酒龙山驻足观赏。
这首诗将长安与菊连在一起,以寄托忆念之情。看去是平直叙述,无多机巧,实则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语势叙事抒情,呼应成趣,章法细密谨严,给人以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的诗眼是“笑”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切莫因菊花的颜色素雅而恣意轻慢,菊花历来为人们所珍视,还有过龙山泛酒的不凡经历。据《世说新语》注引《孟嘉别传》载,盂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有风吹盂嘉帽落,初不觉。盂嘉薄饮,愈多不乱,自言得酒中真趣。古时有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洒”的习俗,诗人盖将二事糅为一体,意在强调菊花的不同凡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第五首诗:唐代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此诗是黄巢年轻时,发动起义之前所作。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这首诗的诗眼是“报”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朝一日,我要当了司春之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作者简介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第六首诗:唐代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没有什么用的植物是不是很高。
此诗题为菊,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句句切合一个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诗意得到了升华。
这首诗的诗眼是“湿”字,“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第七首诗:宋代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菊花如美人般,那娇嫩的肌肤和柔细的骨骼散发着幽香,那金黄色的花瓣更泛着霞光。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
这首诗从肌、骨对菊花姿态的描写,一直写到菊花的品格,特别是对菊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显示出了其美。此诗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
这首诗的诗眼是“起”字,“百草摧时始起花”,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菊花是在百草枯萎的时候,才开始开花。一个“起”字,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经历风霜,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十分喜爱菊花的性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