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一九三〇年*坚决反对当时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迅速发展起来,建立了成片的革命根据地。全国红军发展到十万余人的革命形势引起蒋介石的极度恐慌。于是在结束了他和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混战后,就积极准备进攻红军中央根据地。
蒋介石在一九三O年底纠合了十万大军,以伪江西省主席鲁修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由北向南,釆用“分进合击”的办法,分八个纵队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攻。开始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围剿”。
当时在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只有四万人,在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直把敌人诱到人民觉悟高、能集中兵力的龙冈地区,一举围歼了敌军主力张辉瓒师和谭道源师。
红军在五天之内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吓得敌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溃不成军,就此取得了第一反“围剿”的胜利。
从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开始到三十日结束,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这首词就是在粉碎第一“围剿”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前写下的。
【解读】
词的上阕追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战斗的情景,热情讴歌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和伟大的人民战争。
赣南的冬天,白霜满地,茂密的树林经霜之后红成一片,光彩四射,鲜艳异常。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入的画面啊!英勇善战的红军埋伏在茂密的山林中,他们怀着对烧*抢掠残害人民的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同仇敌忾,厉兵秣马,伺机*敌。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这两句,既点出了第一次反“围剿”的时间,又赞颂了红军的英勇气概。
“雾满龙冈千嶂暗”十月二十七日拂晓,浓雾笼罩着龙冈重重迭迭的山峦。红军悄悄地把进入龙冈的敌人围个水泄不通。嘹亮的冲锋号划破了黎明的寂静,战士们英勇战斗,*亲临前线指挥,一举全歼了被诱入包围圈的敌人,连同军师长张辉瓒在内,共七千余入全部被俘,胜利的捷报传来,战士们奔走相告,敌人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被活捉了!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惊天震地的欢呼声,宣告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词的下阕,*怀着必胜的信心,预言具有高度阶级觉悟的红军和人民一定能击退反革命的第二次“围剿”,必将赢得更大的胜利。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敌人是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的。他们还要作垂死的挣扎。第一次“围剿”后四个月,蒋介石反动派纠集二十万匪军卷土重来,其势汹汹,风烟滚滚,大有黑云压城之势。敌人貌似强大,其实不过是一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在*的领导下,红军粉碎了人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后,做了充分准备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革命、建立村革命根据地的政策,现固和发展了红色政权,发动起千百万的工兵群众,“这是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正如*预言的那样,蒋介石反动派又一次在这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又一大覆灭在人民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千百万工群众在*的率领下。万众一心不仅要粉碎反革命的“围剿”,而且要扭转乾坤,彻底砸烂旧世界,建立起一个红彤彤的*思想照耀的新世界。
“不周山下红旗乱”。*运用这个历史典故,高度赞赏了革命造反精神。历来都骂共工(1)大逆不道,并咒骂他失败了、死了。
但是,*在这首词中把这个案翻了过来,指出:共工“没有死”“是胜利的英雄”。共工敢于和颛顼挑战,撞倒不周山,使天地的部位日月的运行,江河的流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了新秩序,这是伟大的胜利!
(1)共工怒撞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