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莫言在诺贝尔文学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突然又热了起来。
这本来是近十年前的话题,说它是老皇历也并不为过。他和母亲捡麦穗被打的故事,当年并没引发多大争议。但如今又众说纷纭,确实有些怪异,一时闹不清是怎么回事。
也是出于好奇心,我关注了一下某些言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为那个年代的过来人,由于有着切身体验,看着五花八门的说法,攸然觉得如梗在喉。忍不住想说上几句。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愿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故事的真假虚实
莫言讲的故事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前苏联卡我们脖子的最困难时期,人们吃不饱肚子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是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千万不要把它和其它时期相提并论,因为它是建国以来最困难也是仅有的一个阶段。
有人说自己七十年代也曾捡过麦穗,这与六十年代初期就没有可比性。因为七十年代已经基本不饿肚子,此时再捡麦穗则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增加收入。虽然二者情节相同,但目的和性质已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们探讨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否则就属于张冠李戴,错点了鸳鸯谱。
六十年代初期,生产队秋收后的地里本来就已经没剩啥东西了。 但是,别说是人力收割,即便是机械收割也达不到颗粒皆无。所以人们便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还想从中再捡点东西用来充饥。
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情况也各有不同。情况稍好的地方就不在乎那点可有可无的东西,放开让人随便去捡,也避免了浪费。
情况不好的地方则不让人捡,目的无非是留着生产队组织去二次回收。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在一个生产队里,由于地块不同,这块地让捡,那块地则不让捡。使捡庄稼的人也闹不清究竟是让捡还是不让捡。
我这段话说得有点憋嘴,像绕口令似的。但当年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不可能了解这些的。
莫言和他母亲去的那块地显然是不让捡的,否则也就不会发生捡的麦穗被没收和被看守人殴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