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长安崇真观南楼上,高高地挂起了新科进士榜。
榜下,乌泱泱围了一群士子。
有名落孙山的,哭哭啼啼走了,收拾收拾四年后再战。
有榜上有名的,春风得意,围在一起互相“文化交流”。
你作画来我题诗,你泼墨来我挥毫。
这个写完了,众人夸一句“好诗好诗!”
那个写完了,再夸一句“好字好字!”
反正吹彩虹屁不要钱,多吹几句又何妨?
这时候,看热闹的人群里走出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她看看各位红光满面的“才子”们,再看看他们的作品。大笔一挥,“唰唰唰”留下四句诗: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你们在这抒发豪情,我却只能羡慕羡慕,怪就怪我是个女孩子,不然非要跟你们一较高下!
写完这首诗,女孩扭头就走,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一众新科进士面面相觑:这谁啊?
他们不会想到,千年过后,这些“天之骄子”的名号已经湮没在时光里。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片子,却因为成了一段“桃色新闻”的女主角,意外地名留青史。
当然了,这时候,她还只是个叫“鱼幼薇”的豆蔻少女,虽然小有才名,也远远没有日后频频登上京城小报头版头条的风光。
公元844年,鱼幼薇出生在长安郊外的一个落魄秀才家里。
这位秀才饱读诗书,却考场失意。考试考的头都秃了,什么功名都没拿到。
女儿出生后,灰心丧气的鱼秀才就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女儿的教育事业中。
他给女儿起名幼薇,小字蕙兰。名字里就透露着想要女儿“蕙质兰心”的期许。
也不知道她爹是咋想的,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偏偏反其道而行。
鱼幼薇也很给老爹争气,打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
据说,她5岁就能背诵几百首唐诗,7岁就开始自己写诗创作,到十岁时已经在长安城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