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聚就有散,有来就有去。这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叫离别。
离别,总是一个千百年来也逃不开的话题,在中国古代的唐诗当中,有一种专为离别而写的诗,这类诗歌叫送别诗。
送别诗,就是专为送别而作。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去一个地方,往往要走很长时间,这一路上还有不可预测的困难。也就是说,一次离别,有可能就是永世诀别,或许再也不会相见了。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留下很多的送别诗。
—01—
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联想到一种悲悲戚戚的场景,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女人家的娇羞带来的送别,扭扭捏捏的,好不大气。有一种大气的送别诗,它荡开了格局、激荡了气势、提高了意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首别董大其实是两首。
在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年冬天的时候,高适与董庭兰在河南睢阳详见,高适写了这首诗。
从这两首诗的内容来看,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写的胸襟开阔,因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这首诗堪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适与董庭兰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俩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一番相遇,贫贱相交,心中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写的意境高远,把寥廓的境界,融入送别当中,来抒发别离的心绪,感情非常深挚。
高适这首诗的第一篇之所以写的胸襟开阔,就是意境高、格局大、气势宏的缘故。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这是北方冬天独有的景象,在南方的小桥流水和烟雨迷蒙中,是难以见到的。
太阳落山了,黄昏渐渐来临,北风凛冽,漫天的大雪在空中纷飞。这个时候,仰头看到天空中飞行的大雁,在这恶劣的大雪天,它们还在云里穿梭。
这何尝不似如人一般。
既然要离别了,那有什么好怕的呢?
这一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知道你董庭兰。
这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多么富有自信。
高适在慰藉的语言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慰藉的语言中充满信心和力量,鼓励朋友前行,大胆的向前走。
因为高适与董庭兰是知音,所以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为他们两个遭遇相同,都沦落天涯,故而,才以希望相互慰藉。
朋友之间,就要相互鼓励和扶持,如果看到一方有难,一方袖手旁观,那还算什么朋友呢?
高适的送别诗,区别于缠绵悱恻的送别,它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送别,是发自肺腑的诗作。
它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