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遇雨古诗大意,溪上遇雨二首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6:31:31

走过春的绚烂,路过初夏的清凉,今天(6月21日)我们迎来了夏至节气,这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即将到来。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古人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于是,便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对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在接受《读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24节气的诗词有着更为深厚的自然意味和变幻美感,能够让我们在隽永的语言中感受到意象的奇妙、意境的优美,寻找到一种情怀和慰藉。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周啸天一道,去品味那些关于夏至的诗作,既能感受到古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可谓是一举两得!

溪上遇雨古诗大意,溪上遇雨二首原文及翻译(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至时节,人们最爱去游玩的地方恐怕是荷塘了。荷塘那一层绿一层红,五彩斑斓,层次分明。微风轻轻吹过,淡淡的香气缠绕在塘边,冲淡了夏天那难耐的热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净慈寺在西湖西南。

一个夏天早上,杨万里宿寺起来,送别官居直阁秘书的朋友林子方。盛夏六月虽然暑热,清晨却是较凉爽的。旭日东升,照临湖上,荷叶长得十分茂密,几乎布满了湖面,而朵朵荷花盛开,鲜艳地点缀在绿底上,形成有气派的怡红快绿场面,与一般荷塘景色大为不同,便成为西湖四季景色中最为迷人的一段。

周啸天说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是脱口而出的即兴的两句,其语序都是诗化的。按习惯的语法,应该说:‘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与四时不同。’‘毕竟’二字提前,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腾挪以协于诗律的手法:‘毕竟不同’四字虽然拆散,但两句依然保持着口语中一气贯注的语气;而又使‘毕竟’这个副词得到强调,使诗句具有欣赏夸耀的意味。夏天本是四时之一,说‘风光不与四时同’,意谓在四时中风光尤具特色。”

如果诗的前两句只是说一说,后两句则是画一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啸天介绍说,有人认为这两句是互文,其实是分写莲叶与荷花,在措辞上是极有分对的。湖面如画,莲叶便是绿色的底,荷花则是点缀在底上的图。因为莲叶密布湖面,方可用“接天”形容,而荷花特别鲜妍,方才用“映日”描画。二句之妙并不在具体入微地描绘形象,而在于写景的概括和抽象,“无穷”是空间上的夸张,“别样”是程度上的形容,都具有模糊性,然而它们却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别样”乃口语,犹言特别,或异常。李后主有“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名句,妙在说明而不说尽。此诗中的“别样红”虽属写景而非抒情,依稀亦有同妙。

溪上遇雨古诗大意,溪上遇雨二首原文及翻译(2)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像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样,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观和折射;或者用着比兴,别有寄托。但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上遇雨》这首写景诗却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

诗曰:“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没有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括的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周啸天表示,夏雨有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做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观。“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周啸天还强调,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东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仅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刻上的变化。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出奇,此诗则不宜多让。

可见,诗分唐宋是大体的区分,不能绝对看待。王渔洋曾列举宋绝句风调类唐人者数十首,是宋中有唐;另一方面,宋诗的不少倾向往往可以追根溯源到中晚唐,是唐中有宋。大抵唐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难乎为继,从取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崔道融这首《溪上遇雨》是略可窥到一些的。

溪上遇雨古诗大意,溪上遇雨二首原文及翻译(3)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说到唐代诗人,必然离不开“诗圣”杜甫。他有一首跟夏天有关的传世名篇《江村》,是生活化、人性化、故事化的属对。

肃宗乾元二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华州,远游秦州(甘肃天水),那里有他的侄儿和故人。漂泊生活使他感到厌倦,从而萌生了构筑草堂定居的念头。然而,秦州不能养家。于是,由于同谷县宰的一封信,杜甫去了(甘肃成县)。同谷依然不能养家。于是,杜甫做出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之一,穿越蜀道,来到成都。上元元年(760)夏天,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盖成了草堂,妻子儿女同聚一处,终于得到安宁。诗人有了幸福的感觉,写下了不少心态阳光的律诗,《江村》即其一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草堂本无村,只因邻近有两三户人家,勉称“江村”。

周啸天坦言,“清江一曲抱村流”二句,从描写草堂环境开始,进入叙事。诗中的清江,指岷江的支流锦江流经成都西郊的一段,人称浣花溪。临近水源,最宜人居。溪水绕着杜甫新建的草堂,诗人用了一个“抱”字,表达出自然亲和的感觉。“长夏江村事事幽”概括一整个夏天的情事。“夏季的白天本来就长,而‘长夏’还有一重意味,就是时间好像停了下来,诗人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总之,那个夏天发生在江村的事,没有令人不愉快的,从‘事事幽’三字便可会出。而没有哪个字,比一个‘幽’字,更适合表现夏天给人感觉愉快的一面。而叙‘事’,也就成为这首七律的一大特色。”周啸天认为,“‘自去自来梁上燕’二句,写草堂和浣花溪鸟类的活动,呈现出一派和平景象。经历过乱离的人,最知道珍惜和平,绝不忍心打扰小燕子,很高兴看到它们成双成对,飞进飞出,衔泥筑巢于草堂。同样,看到浣花溪上的鸥鸟,成群结队,和谐相处,也会感动莫名。‘自去自来’对‘相亲相近’,‘堂上燕’对‘水中鸥’,多么简单多么质朴多么率意,就像村童的对课。然而,用来表达近乎天真的、快乐阳光的心情,却是再适合不过的。”

“老妻画纸为棋局”二句,写诗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瞧这一家子,这个“长夏”的生活,过得多么闲适多么写意。夫妻间有时下棋,他们下的是围棋,棋子有现成的,棋盘却是老妻自己画的。这里提到了“纸”,可见成都坊间有纸供应。而在唐代人们抄书,一般是用绢质的卷子。“稚子敲针作钓钩”,作者的两个儿子,宗文当年十岁、宗武七岁,都是“稚子”,他们喜欢上了钓鱼,而所用钓钩是孩子自己做的,“敲针”这个主意一定是宗文出的,虽然他比弟弟木讷,毕竟大了三岁。而宗武背诗较多,把哥哥比了下去,这是从杜甫别的诗中知道的。不管是“画纸为棋局”,还是“敲针作钓钩”,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动手——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是为了快乐。在唐宋及后代的七律诗中,如此生活化、人性化、故事化的属对,真是不可多得。

“多病所须唯药物”二句,写诗人的满足感。杜甫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世道和平,衣食无忧,还要怎样呢?对,还要健康。而杜甫挈妇将雏,多年奔波,已落下了一身病,这是需要面对的,所以说“多病所须唯药物”。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版本,这一句作“但有故人供禄米”。这两个版本应该都出于作者之手。因为杜甫在成都,的确有赖朋友和地方官的接济,这一时期的诗往往兼有陈情之语。不过,“微躯此外更何求”一句,所表现的幸福感还是满满的。

周啸天表示,昔人点赞:“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黄生)“最爱其不琢不磨,自由自在,随景布词,遂成《江村》一幅妙画。”(周敬)“似浅而实不浅,似淡而实不淡,似粗而实不粗,似易而实不易。此境最难,然其秘只在‘深入浅出’四字耳。”(王寿昌)正因为深入浅出,此诗被选入《千家诗》,遂为传世名篇。(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