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画旨》中,其原文是这样的“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显然,这是讲述绘画技巧的。用现代解释是这样的: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因为读书是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渠道和方法。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实践。是人们获取直接经验和验证书本知识的重要活动。如果说,读万卷书是为了金榜题名,那么行万里路,就是大展宏图,学为所用。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学子的信条。
不难看出,行万里路跟读万卷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读书和行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方式,对人们积累知识是互补的。一方面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实践来完善,我们说书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认识世界的总结,然而,人类文字和书籍的形成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千年,书本知识也需要不断丰富,需要通过实践继续总结完善。另一方面书本知识是对事物的共性的概括,是“普遍真理”,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实践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科学的知识。所以说,我们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必须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同样也只有走出去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通过更多的实践,才能形成真知灼见。
说了半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具有非常严谨的哲学思想,“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人们汲取知识的不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真理”的完整路径,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实践”公式,所以说“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二者的地位也是并列的,没有轻重之分!切莫说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你是怎么认为的?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