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步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免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22:48: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步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免费(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理解,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3

学习难点:目标2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生字词,共同识记。

舜(shùn) 孙叔敖(áo) 畎(quǎn)亩 傅说(yuè)

鬲(gé) 奚(xī) 法家拂(bì)士

2、诵读课文,加深理解。

(1)一生读,师指出不足。(引导划分节奏)

(2)师范读,学生听读。

(3)生齐读。

节奏提示: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师介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明确: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

删——删除一些语气词

换——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

补——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

调——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

3、小组比赛:学习重点字词。(逐字逐句逐段过)

三、引导探究,总结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观点的?

师引导分析:首先列举6位名人事例,接着说明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然后从正面论述个人身处逆境需努力奋发,从反面论述国家无忧患意识易灭亡。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拓展探究,知识扩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1、(生自由发言,师给与鼓励)

2、点拨明确:

(1)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2)爱迪生: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3)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4)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五、引导小结,德育教育。

学习完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陈述观点,进行总结,教师引导鼓励。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沉溺于安逸舒适的环境当中,要有忧患意识,一旦遇到困难挫折,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改变现状,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六、课外积累,打好基础。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1、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人无远虑,必在近忧。——(论语)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 魏征)

七、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A:练习册课外文言文。

B:课后题第2题、第4题。

C:文中重点实词及通假字。

板书设计:

首先:列举6位名人事例。

接着:说明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生于忧患 然后:从正面论述个人身处逆境需奋发努力。

死于安乐 从反面论述国家无忧患易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步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免费(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