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超级会做人。不但在台上者要结交,就算是下了台,他也很给面子。黎元洪失势居上海时,就受到杜月笙的尊重。他的秘书长,骈文大师的饶汉祥,十分感佩杜月笙的优待,于是送了他一副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尺五天
据章君榖《杜月笙传》记载,此联被“杜先生悬在他上海华格臬路住宅第一进的大厅”,以示郑重。
(原上海杜公馆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且这副对联,可以说是杜月笙生前死后人们送他的几百副对联里最出名的。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上联是用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典故,来比喻杜月笙门人众多,礼贤下士。但很多人肯定不知道,下联到底什么意思。
有些人将之解为,小杜就是杜月笙,城南是指上海城南,他的出生地;五尺天则是他对上海人的恩情比天厚……
此说大谬。
因为如果要赞扬杜月笙,怎么会用小杜不用大杜?大杜者,大度也是;他的家乡高桥镇在上海东北,并非南面;何况,原文里是尺五天,怎么就五尺了呢?
那么,饶汉祥这个学问家,到底用的是什么典故?
其实此联,是说杜月笙家世牛掰的。
小杜,乃指的汉唐长安城南边的杜曲。此地本名并非杜曲,后因唐朝时期住在这里的杜姓人家出了很多大人物——光宰相就有七位,其他大小官僚就更不必说了;诗圣杜甫也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而被称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也在此生活过。
(杜曲古泉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因如此,当时的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即住在城南的韦杜二氏,与李唐皇家关系很近,离天子只有一尺半的距离……
饶汉祥下联引用此典故,以抬高杜月笙的身份。
我们又知道,杜氏祠堂建成之后,国学大家章太炎巨笔一挥,写了篇价值五千大洋的《高桥杜氏祠堂记》,“杜之先出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杜氏在汉也,有御史大夫周,始自南阳徙茂陵。自是至唐世为先望。其八皆祖御史大夫……杜氏在汉唐,其为卿相在以十数,盛矣。上推至帝尧,又弥盛矣。”
说白了,就是把老杜家的历史,推到了帝尧时代,又说杜家几千年来,名人辈出……
问题是,这跟杜月笙这个穷苦人家出身的流氓大亨,有什么关系呢?要这样追的话,大概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姓氏靠到黄帝炎帝周天子身上去呀……所以,其实半点意义都没有。
但这不是关键。真问题在于,杜月笙很享受这种吹捧。那个曾写对联对慈禧太后进行辛辣讽刺的章太炎都如此重视我们杜家,那些觉得他这样做是为了钱为了还人情的人,保留你们的意见吧。
(杜宅藏书楼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不论是从小杜城南尺五天被挂在家中,还是杜氏祠堂记给了五千块银元天价润笔费,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心底里,杜月笙是自卑的。
他知道自己是暴发户,知道很多人其实瞧不起自己曾做过流氓。他知道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落难受了自己帮助之后,恨不得立即跟自己脱离关系。所以,他需要高门大姓来撑自己的面子,来自我安慰——其实我杜月笙家,当年本来就很牛掰的。现在重新牛掰,那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