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全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5:04:27

吴殿更

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北京市大兴区第 七中学副校长。北京市大兴区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导师、 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特级 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毕业论文评阅专家。从事中学化学教学38年,担任中学业 务副校长25年。创立“3学2导1达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在多个省市中小学推广应用;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 研课题,科研成果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先 后荣获大兴区“新创工程”教育领军人才、北京市优秀教 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卫视全国教师教学风采大赛“超 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教学用书专 著十几部。为国内多地教师举行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百余场, 在北京市高中课改研讨会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高峰论坛研 讨会做典型发言,受到教师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学中,教师应用“3 学2 导1 达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见名师工作坊 | 特级教师吴殿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 “3学 2导 1达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创设问题和实验的教学情境,用小魔术、兴趣小实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化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兴趣实验激趣、问题启发、合作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研讨、交流学习成果,确定科学正确的探究思路,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逐步进行探究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合理结论,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评价和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初中化学“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的重点内容之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气体制取的相关化学知识,是教材的点睛内容,也是教材的重点和核心之一。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取、收集、检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对学生日后学习其他气体相关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学生虽然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但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基本操作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归纳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从个性概括到提炼共性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记录、整理、加工、处理信息,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研讨、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愉悦、实验成功的喜悦,形成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和实验探究*。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以氧气制取为例,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实验操作。在一课时的时间内不宜安排学生亲自实验,探究催化剂知识,会使学生对催化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版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全部(5)

新版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全部(6)

新版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全部(7)

文章来源丨《中国教师》杂志2019年第11期

图片来源丨作者提供

本期编辑丨其尘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