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9:41:07

究竟怎样让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之二

--理解的侧面2:阐明

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1)

侧面2:阐明(说明)

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

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它暗含了什么意思?它在人类经验中的说明或启示是什么?它和我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意义?

阐明的对象是意义,而不仅仅是貌似合理的解释。阐明通过强有力的故事传递见解,而非抽象的理论。当一个人能有趣地阐明当前或过去的经历并且这种阐明意义重大时,说明他达到了这样的理解。例如:一个大一新生说明了为什么《格列佛游记》不只是一个童话,还讽刺了英国知识分子的生活。

在课堂中,“阐明”这一侧面最通常的表现是对课本、艺术作品或对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的讨论。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研究与讨论,将文字带入生活,看看这些文字是如何回应我们对生活的关切的。例如,我们经常挣扎于与父母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能读懂《李尔王》中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就能领悟莎士比亚对该问题的深刻见解。

特定主题、数据和经历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需要培养阐明的能力,不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需要这种能力,学生也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想法得到必要反馈,促进对某些解释的不断验证和修订。必须有一些活动和评估是要求学生阐明本质不确定的事物的——这与典型的有“正确答案”的测试完全不同。学校教育不能人云亦云,而应作为意义建构的一种途径,或是作为验证阐述的入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种可能性。

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2)

在数学学科的自我阐释

自我阐释维度是学习者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数学事实的意义,是学习者对数学独特的个体性理解。自我阐释的过程就是要学习者回答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即通过转述来表达数学事实背后的意义。

首先,理解性的自我阐释需要揭示数学事实的意义。通过对数学事实意义的描述,可以促成学生对某一特定数学对象的理解与洞察。很多数学对象的意义总是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总是抽象而不易察觉的,一般来说学习者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信息。自我阐释的目的就是要学习者转换数学对象的表征方式,通过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多种加工方式来发现并揭示出数学对象背后的意义,以期达到理解的这一维度。如学生对于对称概念的理解,他们可以展示自己设计的对称作品,能说明自己创作作品的过程,且能讲述自己设计的对称作品是依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属于哪种类型的对称等。

其次,数学理解的自我阐释需要融合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课本知识与现实相脱节,而阐释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课本与自己的现实经历之间,寻找合理而又不断变化的释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3)

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他人所阐明的意义,而要自己建构知识,发现并验证某种意义/意思。

对学习内容的阐明表现在对其进行的每一次讨论中。此时,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在讨论中如何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4)

  1

  3

  43

  5

  欢迎读者点上关注,方便阅读后续文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